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黑龙江省野生东北虎调查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马天 冯仲科 郑君 王智超
    2013, 48(6):852-858.
    [摘要](2653) [HTML](0) [PDF 12.78 M](12548)
    摘要:
    文章以黑龙江省野生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管理技术,构建了黑龙江省野生东北虎调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和ArcGIS Engine嵌入式组件技术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设计并构建东北虎调查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野生东北虎调查数据的图形可视化操作管理。同时,结合研究区域内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调查资源进行动态的空间分析,及时准确地反映出东北虎的种群数量和空间变化规律,并制作出相应的分类专题图及野外分布信息统计图表等。该管理信息系统将有助于野生东北虎种群及栖息地调查数据与资料的科学管理,对于推动我国野生东北虎就地保护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  欧亚大陆狗獾食性的研究概述
    叶晓堤,马勇,王润海,董安渝
    2000, 35(2).
    [摘要](1785) [HTML](0) [PDF 318.71 K](11295)
    摘要:
    3  中国涡虫一新纪录科肠口涡虫属一新纪录种格氏肠口涡虫(原卵黄目, 柱口科)
    马柳安 容粗徨 汪安泰
    2014, 49(2):244-252.
    [摘要](3159) [HTML](0) [PDF 5.43 M](7916)
    摘要:
    原卵黄目(Prolecithophora)柱口科(Cylindrostomidae)肠口涡虫属(Enterostomula)为海栖涡虫, 全球记录3种, 在中国未见报道。作者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湾海边(22°31′N, 113°56′E)采集到一种海栖涡虫。本文对该种涡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研究, 鉴定为柱口科肠口涡虫属格氏肠口涡虫(E. graffi de Beauchamp, 1913), 为中国新纪录科新纪录属一新纪录种。该种涡虫多数个体背部具2条黑色横纹, 部分个体背部花纹有明显变化。眼点2对。雌雄同体, 精巢、卵巢各1个。受精囊位于卵巢与子宫之间; 子宫位于体末端, 后接一微小的外阴道。本文发现: ①该涡虫的尾部腹面具有一个交配囊及一根雌性生殖管, 交配囊是一个由肌肉层组成的袋状囊, 同时与子宫、雌性生殖管相连; ②雌性生殖管外围有明显的生殖腺包裹; ③雌性生殖管孔、阴茎孔与口孔一起通往体外; ④此种涡虫喜分泌黏液将微小杂质粘结呈半球状窝, 虫体隐藏于窝内。
    4  广东省的鸟类及考察历程
    Richard W. Lewthwaite 邹发生
    2015, 50(4):499-517.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4002
    [摘要](2179) [HTML](0) [PDF 899.52 K](7399)
    摘要:
    广东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北靠南岭山脉、东南面向南海,生态环境多样,鸟类种类丰富。自从Cassin于1856第一次报道广东鸟类记录以来,广东鸟类分布记录一起被刷新,但至今没有广东鸟类的总名录,既给广东鸟类保护与管理带来不便、也使研究者对广东鸟类的研究无从参考。本文系统总结与整理了各个时期不同学者对广东省鸟类调查记录。全省共有鸟类596种(和亚种),其中野生鸟类547种和33个亚种,笼养鸟类16种。广东的繁殖鸟类297种,除26种的区系确定不了外,东洋界的种类最多、达211种、占78%,古北界和广布种各有25种和35种、分别占9%和13%。迁徙鸟类是广东鸟类的主要类群、占69%,而留鸟仅占25%。本文提供了每种鸟的第一次记录者、记录时间和记录地点,以供将来的研究者参考与查阅。
    5  风力发电对鸟类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朱永可 李阳端 楼瑛强 周江 孙悦华
    2016, 51(4):682-691. DOI: DOI: 10.13859/j.cjz.201604022
    [摘要](2032) [HTML](0) [PDF 368.35 K](7314)
    摘要:
    风能在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和高耗能依赖方面被认为是个稳定的策略。然而,风电场的建设对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和动物生存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会对鸟类。据报道在世界范围内,风电场每年会杀死数百万只鸟类,位于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风力发电场会给鸟类迁徙带来巨大威胁,另外风电场开发所导致的栖息地丧失使鸟类面临更大的威胁。特定地理条件,风电场的具体环境,以及鸟类物种本生的特性是造成碰撞的主要原因。风电场建设前的合理选址,以及建设后的缓和措施和补偿措施的适当运用,可以有效减少风电发展对鸟类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的影响。本文主要综述了美国和欧洲的风电场对鸟类的影响,并对形成原因进行总结,同时对于减轻风电场鸟类碰撞的策略进行探讨。
    6  兽类头骨测量标准Ⅴ:食虫目、翼手目
    杨奇森,夏霖,冯祚建,马勇,全国强,吴毅
    2007, 42(2).
    [摘要](2183) [HTML](0) [PDF 338.95 K](6954)
    摘要:
    本文为《兽类头骨测量标准》第五部分,在第一部分基本量度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食虫目和翼手目各类群特有的量度及测量方法。
    7  西伯利亚蝮-中介蝮复合种在中国的分布及其种下分类(蛇亚目:蝮亚科)
    史静耸 杨登为 张武元 齐硕 李丕鹏 丁利
    2016, 51(5):777-798. DOI: DOI: 10.13859/j.cjz.201605008
    [摘要](2622) [HTML](0) [PDF 4.32 M](6609)
    摘要:
    我国学者一度认为中国北方不同地区的“中介蝮”(Gloydius intermedius)是一个单一物种,但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不同的“中介蝮”彼此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有明显差异。为了探究这种差异的内在原因,本研究在中国境内进行了较大范围野外调查采样,并检视了相关标本,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地理分布资料,对中国北方的体中段背鳞23行的一些亚洲蝮属蛇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地区的“中介蝮”彼此形态差异显著,具分类鉴别意义,达到亚种划分标准,进而将这些蝮蛇与西伯利亚蝮不同亚种间的形态特征和模式产地信息进行了比对,发现这些蝮蛇符合西伯利亚蝮(G. halys)种下几个亚种的鉴定标准:主产区位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者应为G. h. halys(西伯利亚蝮指名亚种);主产区位于华北地区者应为G. h. stejnegeri;主产区位于西北地区者应为G. h. cognatus。分子研究结果揭示,我国西伯利亚蝮不同亚种在系统发育树中不构成单系群,且彼此间线粒体基因遗传距离达到或高出该复合种中其他已知独立种间的距离。故建议将G. h. stejnegeri和G. h. cognatus从西伯利亚蝮种下独立分出,称华北蝮(G. stejnegeri)和阿拉善蝮(G. cognatus)。单倍型网络分析亦建议将G. h. caraganus提升为种级。本研究亦证实了蛇岛蝮(G. shedaoensis)在辽东半岛陆地山区的分布,从而恢复蛇岛蝮千山亚种(G. sh. qianshanensis)的有效性,主张在下一步工作中对其进行新模指订和再描述工作。在上述结果基础上,对我国境内上述几种蝮蛇的地理分布资料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补充。
    8  vasa基因研究进展
    陈玉冬 邹志华 王艺磊 张子平
    2010, 45(4):173-180.
    [摘要](2295) [HTML](0) [PDF 186.26 K](6218)
    摘要:
    DEAD-box家族基因编码一类ATP依赖的RNA解旋酶。经系统进化分析可将该家族蛋白分为VASA、PL10和p68三个亚家族。其中,vasa基因最先在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被发现,在许多动物中都已经克隆得到其同源基因,研究显示,vasa基因在生殖细胞系中特异性表达,在许多生物中为生殖细胞形成和配子发生所需。有趣的是在果蝇中VASA蛋白是生殖质的组成部分,而在斑马鱼(Danio rerio)中vasa mRNA才是生殖质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综述了vasa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构、功能、表达和作为原生殖细胞分子标记物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9  哺乳动物BMP4蛋白功能位点的进化踪迹分析
    王瀚 赵淑玲 何九军 杨小录 周峰 侯颖春
    2015, 50(1):21-30.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1004
    [摘要](2356) [HTML](0) [PDF 612.40 K](5933)
    摘要:
    摘要:哺乳动物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具有促进动物软骨形成、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的多种功能。此外,在动物个体发育及人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人(Homo sapiens)源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蛋白为种子序列,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哺乳动物BMP4蛋白的序列查找及其同源蛋白的搜索,共得到具有完整结构域的同源蛋白序列72条,并以此为基础对哺乳动物BMP4的进化踪迹位点及相关的功能位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BMP4蛋白家族的TGF?-propeptide结构域具22个全家族保守残基,而TGF-?结构域仅具84个亚家族特异性残基。人BMP4蛋白TGF-?结构域的配基结合位点主要分布于结合口袋的边缘区域。本研究为BMP4蛋白重要功能区残基的确定及未知功能位点的预测提供了重要信息。
    10  云南腾冲发现苍头燕雀
    郑玺 李绍明 黄湘元 李飞
    2017, 52(3):496-496. DOI: 10.13859/j.cjz.201703026
    [摘要](3319) [HTML](0) [PDF 305.16 K](5767)
    摘要:
    11  中国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种群数量估计与分布
    牛克锋 肖志 王彬 杨德 Tan Chia L 张鹏 颜修刚 王华 余波 杨天友 樊均德 崔多英 邹启先 吴安康 魏鲁明 邹浩 Gamba Marco Giacoma Cristina 杨业勤
    2016, 51(6):925-938. DOI: DOI: 10.13859/j.cjz.201606001
    [摘要](3757) [HTML](0) [PDF 691.43 K](5235)
    摘要:
    2012年10月至2015年5月,对中国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采用了直接观察猴群计数、夜宿地观察、问卷调查和访问、未出版资料及文献补充4种调查方法。结果表明,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共有黑叶猴72群(含保护区外2群)。基于直接计数的25个猴群,计算猴群平均大小为(7.7 ± 2.9)只,并以此计算保护区及周边黑叶猴数量为554只。其中,凉桥片区共有41群,315只;龚溪口片区共有16群,123只;务川片区共有15群,116只。调查发现保护区黑叶猴的分布基本以麻阳河、洪渡河及其支流兰子河为中轴,以箱状河谷的峭壁上和河岸附近的植被区作为主要活动范围。67群猴群发现点位于离河流中轴线缓冲距1 500 m区域以内,占总群数的93.1%。因此,为了确保该物种的生存以及缓解当地人猴冲突,建议重点加强对河流两岸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和自然植被恢复,尤其在人口稠密区更为必要。
    12  贝叶斯一致性分析法在全基因组系统发生树分析上的应用
    章祎胤 徐福意 戚礼兴 李凯 周宇荀 肖君华
    2015, 50(3):470-476.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3019
    [摘要](2415) [HTML](0) [PDF 377.59 K](5096)
    摘要:
    构建系统发生树时,其拓扑结构会在不同的基因组区域产生不一致性。对此问题,贝叶斯一致性分析法(Bayesian Concordance Analysis, BCA)可在全基因组规模上进行系统发生树分析,并进而对不一致性信息进行量化统计。该法以基因组序列文件作为输入,调用若干生物信息学软件(如VCFtools, RepeatMasker, PAUP*4.0, MrModelTest, Mr.Bayes等)对其进行屏蔽重复序列、序列比对等处理,辅以Perl语言脚本,最终得到全基因组范围上不同区段系统发生树不一致信息。系统发生树的不一致性信息有助于进行进一步研究对于基因组的不同区段的进化历史。最后,本文利用此方法,对由C3H/Hu小鼠和129/Sv小鼠回交多代产生的129S1小鼠进行系统发生树分析,在基因组层面上证明了C3H/Hu小鼠对129S1小鼠基因组的贡献程度较小。
    13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区系及属种海南新纪录
    刘惠宁 陈辈乐
    2012, 47(1):51-61.
    [摘要](3736) [HTML](0) [PDF 1.01 M](5087)
    摘要:
    2003~2008年,多次对海南省中部山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进行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39种两栖动物 (有尾类1种,无尾类38种),隶属于2目7科23属。其中,包括海南属种新纪录小姬蛙属的德力小姬蛙(Micryletta inornata)和新纪录种马来棱皮树蛙(Theloderma asperum)。另外,还采集到2个待定种,分别为小蟾属物种(Parapelophryne sp.)和一种大型的棱皮树蛙属物种(Theloderma sp.),但需要进一步研究鉴定。鹦哥岭调查中共记录到39种(88.6%)已知在海南有分布的两栖动物,包括11个海南特有种,占海南13种特有两栖动物的84.6%,这说明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在海南岛两栖动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4  怒江东方墨头鱼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
    田辉伍 岳兴建 陈大庆 邓华堂 刘绍平
    2010, 45(1):104-110.
    [摘要](2688) [HTML](0) [PDF 720.10 K](5067)
    摘要:
    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于怒江采集东方墨头鱼(Garra orientalis)136尾,体长54~167mm,体重3.0~114.6g。研究了其年龄、生长等生物学特性,通过耳石轮纹估算东方墨头鱼的年龄,显示怒江东方墨头鱼由10个年龄组组成。耳石半径与体长关系为:L=0.061R1.131(n=125,R2=0.907),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1×10-4L3.160。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由退算体长估算:雄性L=224.79mm,k=0.094/年,t0=0.51年;雌性L=228.91mm,k=0.091/年,t0=0.639年;总体L=227.78mm,k=0.091/年,t0=0.588年。体重生长拐点雄性12.15龄、雌性13.75龄。
    15  七鳃鳗遗传多样性与演化研究进展
    林斌彬 张子平 王艺磊 张雅芝
    2009, 44(1):159-166.
    [摘要](2336) [HTML](0) [PDF 1.15 M](5062)
    摘要:
    七鳃鳗(Petromyzonidae)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中惟一的幸存者。对其资源保护和演化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染色体、蛋白质和DNA水平总结近年来七鳃鳗遗传多样性与演化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DN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微卫星DNA标记等技术及线粒体DNA和功能基因研究应用于七鳃鳗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遗传结构、种质鉴定与渔业资源管理及系统进化等方面的新进展。
    16  野生太行猕猴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初步调查
    吕超超 王岩 宁长申 菅复春 张龙现
    2009, 44(1):74-79.
    [摘要](2257) [HTML](0) [PDF 856.31 K](5045)
    摘要:
    为了解野生太行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卢戈碘液染色法对194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共检查出阿米巴原虫(Amoeba sp.)、等孢球虫(Isospora sp.)、鞭虫(Trichuris sp.)、圆线虫(Strongylid sp.)、泡翼线虫(Physalopterasp.)、蛲虫(Enterobiussp.)、蛔虫(Ascaridsp.)7种寄生虫。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7.4%,线虫感染率为93.8%。其中,鞭虫感染率最高,为91.2%;阿米巴原虫和圆线虫次之,分别为67.5%和60.8%。寄生虫混合感染率为87.1%;鞭虫、泡翼线虫、圆线虫3种线虫混合感染率为71%,同时感染其中2种的占42%,同时感染3种的占29%。对鞭虫卵、圆线虫卵和泡翼线虫卵进行感染强度测定,92%以上阳性样品线虫卵的EPG值在2000以下。等孢球虫为非人灵长类国内新发现种;所检出寄生虫中,阿米巴原虫、鞭虫、泡翼线虫、蛲虫、蛔虫均可感染人,因此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17  福寿螺的形态构造
    胡自强 胡运瑾
    1991, 26(5).
    [摘要](1664) [HTML](0) [PDF 138.42 K](5018)
    摘要:
    18  斗鱼属鱼类亲缘关系的Cyt b基因序列和RAPD分析
    王培欣 罗建仁 白俊杰 叶星 胡隐昌 汪学杰
    2009, 44(5):14-23.
    [摘要](2875) [HTML](0) [PDF 1.35 M](4900)
    摘要:
    采用mtDNACytb基因序列分析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中国分布的叉尾斗鱼(Macropodusopercularis)、圆尾斗鱼(M.chinensis)和香港斗鱼(M.hongkongensis)以及越南的红鳍斗鱼(M.erythropterus)4种鱼类之间的亲缘关系。获得4种斗鱼14条Cytb基因全序列(1155bp),结合GenBank中搜索到的近缘物种同源序列进行分析。从133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到36条引物,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10个群体96个个体共扩增出清晰稳定的条带749条,构建矩阵进行分析和聚类。基于Cytb全序列以邻接法和最小进化法构建的系统树及RAPD数据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都显示,香港斗鱼和红鳍斗鱼先聚为一分支,再与叉尾斗鱼聚类,圆尾斗鱼处于外缘。本研究结果反映了圆尾斗鱼与其他斗鱼的亲缘关系较远,种间遗传距离为0.1845~0.2253(Cytb)和0.6536~0.7465(RAPD),两者为同一单系群中两个独立演化的自然类群;香港斗鱼与叉尾斗鱼间遗传分化明显,Cytb碱基差异为11.00%,RAPD遗传距离达0.5777,支持其为独立物种的观点,且香港斗鱼群体间遗传差异较大,Cytb碱基差异为3.12%,RAPD遗传距离0.0601;叉尾斗鱼群体间Nei's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0582和0.0869,而各群体内的数值分别为0.0161~0.0317和0.0235~0.0467,表明遗传差异主要来自群体间,并按分布流域分别聚类。
    19  牦牛的分布及保护
    张知贵 夏霖 杨奇森
    2009, 44(1):148-150.
    [摘要](2385) [HTML](0) [PDF 353.24 K](4878)
    摘要:
    牦牛原是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动物,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有蹄类动物,为典型的高山高寒荒漠动物,目前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新疆南部,极少数个体见于邻近的印度西北部、尼泊尔、哈萨克斯坦、蒙古和西伯利亚边缘[1],家养牦牛是我国牧区重要的资源。
    20  甲壳动物高血糖激素家族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杨济芬 朱冬发 沈建明 苏青
    2009, 44(1):151-158.
    [摘要](2555) [HTML](0) [PDF 792.58 K](4838)
    摘要:
    甲壳动物高血糖激素家族是甲壳动物特有的神经多肽激素家族,主要由眼柄的X-器窦腺复合体(XO-SG)合成与分泌,包括高血糖激素(CHH)、蜕皮抑制激素(MIH)、性腺抑制激素(GIH)和大颚器抑制激素(MOIH),协同调控着甲壳动物的生长、繁殖与蜕皮等生理生化过程。本文就目前CHH家族神经肽的功能研究,包括功能研究的方法、各个激素的功能以及分泌调控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