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58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观点与评论
    • 海龟是海洋保护理想的旗舰物种

      2023, 58(4):481-485. DOI: 10.13859/j.cjz.202304001

      摘要 (122) HTML (0) PDF 2.47 M (1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旗舰物种的“明星效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我国对海洋保护高度重视,选择理想的代表物种作为旗舰物种,对海洋保护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海龟是大型的海洋爬行动物和海洋活化石物种,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海龟的独特外形特征使其具有很高的识别度,憨态可掬的形象和特殊的生活史使其充满魅力;海龟在我国被利用的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海龟在沿海地区可遇见性和可接触性高,与人类有很好的关系。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海龟是海洋保护理想的旗舰物种。

    • >研究报告
    • 温州地区小杓鹬的代谢产热特征

      2023, 58(4):486-495. DOI: 10.13859/j.cjz.202304002

      摘要 (113) HTML (0) PDF 4.32 M (7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物能量代谢相关的生理生态特征与其地理分布密切相关。为探讨温州地区迁徙鸟类小杓鹬(Numenius minutus)的代谢产热特征及体温调节,本文在环境温度(Ta)5.0 ~ 42.5 ℃范围内,测定了小杓鹬的代谢率(Rm,以单位时间耗氧量表示,ml/h)和体温,并计算不同环境温度的热传导。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为5 ~ 35 ℃的范围内,小杓鹬的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平均体温为(42.8 ± 0.10)℃;热中性区为27.5 ~ 40.0 ℃;在热中性区温度范围内,代谢率即基础代谢率为(221.31 ± 6.01)ml/h,是体重预期值的141%;环境温度在5.0 ~ 27.5 ℃范围内,代谢率与环境温度(Ta,℃)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Rm = 587.10﹣11.78 Ta;在5.0 ~ 27.5 ℃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小杓鹬的热传导最低,平均为(0.11 ± 0.00)ml/(g.h.℃),是体重预期值的212%;代谢预期比和热传导预期比的比值(F值)为1.21,表明该物种有较好的体温调节能力。小杓鹬具有较高的体温和基础代谢率,较宽的热中性区,具有北方地区小型鸟类的代谢特点,而较高的下临界温度和热传导利于其在较温暖的地区越冬。

    • 广西防城港黑翅长脚鹬的繁殖行为

      2023, 58(4):496-504. DOI: 10.13859/j.cjz.202304003

      摘要 (87) HTML (0) PDF 4.86 M (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于2021年3 ~ 9月,采用目标观察和全事件记录法,对广西防城港市钦州湾八路水湿地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的繁殖习性进行全过程观察记录。黑翅长脚鹬的栖息生境主要在盐田、虾塘和鱼塘,而巢主要分布在盐田生境。共发现39巢,雌雄共同营巢,按照主要巢材将其巢分为干草巢、碎石巢、泥皮巢和牛毛毡草巢4种;巢材包括禾本科(Gramin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以及碎石、贝壳等;巢外径为(23.3 ± 10.7)cm,巢内径为(11.2 ± 1.9)cm,巢深为(1.6 ± 0.5)cm,巢高为(6.5 ± 4.3)cm(n = 39);筑巢需(3 ± 2)d(n = 6)。窝卵数2 ~ 4枚,1 ~ 2 d产1枚卵,7 d内产完满窝卵(n = 6)。雌雄均参与孵卵,雄性孵卵时间比雌性长,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 > 0.05),雄性(8 550 ± 245.9)min,雌性(7 530 ± 263.3)min,孵卵期为(25 ± 2)d(n = 6)。育雏期(26 ± 3)d(n = 6),雌雄轮流育雏,育雏前、中期(雏鸟1 ~ 20 d日龄),雌性育雏时间比雄性长,是雄性的2倍,育雏后期(雏鸟大于20 d日龄),雌雄共同育雏的时间逐渐减少,雏鸟无亲鸟陪伴的时间变长。针对不同的威胁源,黑翅长脚鹬的防御行为主要有双亲防御和群体防御两种。本研究有助于全面掌握黑翅长脚鹬的繁殖行为,为黑翅长脚鹬的保护提供依据。

    • 深圳城市公园灯柱中大山雀的繁殖生态

      2023, 58(4):505-513. DOI: 10.13859/j.cjz.202304004

      摘要 (140) HTML (0) PDF 10.57 M (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山雀(Parus cinere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雀形目鸟类,其对不同的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2020至2022年,在深圳市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内对在灯柱中繁殖的大山雀开展系统调查,共记录繁殖巢43个。结果显示,2020至2022年大山雀的平均窝卵数为(5.0 ± 0.8)枚(n = 32),平均孵卵天数为(13 ± 1.6)d(n = 18),平均育雏天数为(18.6 ± 1.8)d(n = 19),繁殖成功率为49%,共出飞幼鸟63只。繁殖失败的原因主要为巢掉落和人为干扰,在城市灯柱中繁殖体现了大山雀对城市化的适应及其对城市中栖息地的需求。期望本研究结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思路。

    • 吉林珲春电子围栏防控野猪危害农田的效果研究

      2023, 58(4):514-522. DOI: 10.13859/j.cjz.202304005

      摘要 (88) HTML (0) PDF 3.89 M (7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野猪(Sus scrofa)数量不断增长,人与野猪之间的冲突也随之增加。2021年8至10月,在吉林省珲春市春化镇开展了电子围栏防控野猪危害农田的效果研究。研究共布设40块样地,以单次脉冲强度与栏线圈数来区分电子围栏,以防控有效期长度、进入样地野猪数量与农作物损失率衡量防控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如下:(1)电子围栏对野猪危害农田的防控效果显著,所有实验组的防控有效期长度、进入样地野猪数量、农作物损失率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 < 0.05)。(2)电子围栏的脉冲强度对野猪危害农田的防控效果影响不显著。电子围栏的栏线圈数为2,脉冲强度分别为0.3 J、1.0 J和2.0 J的样地中,防控有效期长度、进入样地的野猪数量、农作物损失率均无显著差异(P > 0.05)。(3)电子围栏的栏线圈数不同组别,防控效果不同。3圈栏线的电子围栏组防控有效期为(29.2 ± 1.4)d,进入样地野猪数量为(0.7 ± 1.0)ind,农作物损失率为4.28% ± 8.24%;2圈栏线的电子围栏组防控有效期为(27.3 ± 3.3)d,进入样地野猪数量为(1.0 ± 1.3)ind,农作物损失率为7.98% ± 14.34%;1圈栏线的电子围栏组防控有效期为(23.0 ± 2.3)d,进入样地野猪数量为(2.3 ± 1.5)ind,农作物损失率为19.33% ± 8.14%。栏线圈数越多,防控效果越佳。因此,布设脉冲强度为0.3 J的电子围栏便可有效降低野猪对农田的危害,且3圈栏线的电子围栏防控效果最佳。

    • 辽宁省爬行动物名录及地理区划更新

      2023, 58(4):523-539. DOI: 10.13859/j.cjz.202304006

      摘要 (124) HTML (0) PDF 18.05 M (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此前辽宁省爬行动物调查资料和分类学研究,结合近年来野外调查进展,对辽宁省爬行动物名录和区系进行修订,并报道辽宁省蛇类新记录二种——乌梢蛇(Ptyas dhumnades)和黑头剑蛇(Sibynophis chinensis)。根据从辽宁省凌源市野外获得的影像资料进一步确认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在辽宁省的分布。另依据采集自葫芦岛市的1号王锦蛇(E. carinata)标本对该种在辽宁省的分布予以补充描述。截至2023年5月,辽宁省记录爬行动物2目11科21属37种,其中,龟鳖目3科4属5种,有鳞目蜥蜴亚目3科5属10种,蛇亚目5科12属22种。爬行动物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此外,有15个物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脊椎动物 第三卷 爬行动物》评估为受威胁物种。根据辽宁省爬行动物最新分布信息,将辽宁省划分为6个动物地理省,分别为辽东山地丘陵省、辽东半岛山地丘陵省、辽河平原省、努鲁儿虎山北麓丘陵台地及西辽河沙地省、辽西山地丘陵省和冀辽山地省,其中,冀辽山地省为本研究中新增动物地理省。扩大原辽东半岛丘陵省涵盖范围,并将其名称修订为“辽东半岛山地丘陵省”。

    • 盐边腹链蛇的补充描述及地理分布更新

      2023, 58(4):540-552. DOI: 10.13859/j.cjz.202304007

      摘要 (96) HTML (0) PDF 11.44 M (7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盐边腹链蛇(Hebius yanbianensis)由Liu等(2018)依据1号标本而命名,后续文献仅报道了四川盐边县和云南永仁县的各3号标本信息,其形态特征及分布范围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新鉴定的四川标本20号和新采集的云南标本1号,结合已有文献报道的标本7号,对其遗传分化、形态特征及分布范围进行了补充描述。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子系统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盐边腹链蛇的云南宾川种群与四川盐边种群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但它们的遗传距离为1.4%,表明其有一定的遗传分化。盐边腹链蛇不同地理种群的形态特征总体相似,背鳞19-19-17行;在以下特征存在变异:其尾长与体长之比的范围为25.5% ~ 36.2%,腹鳞数为159 ~ 175枚,尾下鳞67 ~ 90对。其在尾长与全长之比、背鳞行数、腹鳞数、尾下鳞数、背部花纹以及腹链有无与分布在中国的其他23种东亚腹链蛇属物种明显区分。盐边腹链蛇已知在其模式产地四川省盐边县以及云南省永仁县分布,本文确定其在四川省米易县、会理市、九龙县以及云南省宾川县亦有分布。研究结果显示,盐边腹链蛇形态特征总体较为稳定,但不同地理种群之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

    • 不同取样方式下大凉螈精子形态变化

      2023, 58(4):554-562. DOI: 10.13859/j.cjz.202304008

      摘要 (82) HTML (0) PDF 4.31 M (7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精子形态在精子竞争和精子进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体内受精有尾两栖类雌性和雄性均具有复杂的泄殖腔腺体,都可能对精子形态进行进一步包装和修饰,但这些过程对精子形态特征和功能的影响目前所知甚少。本研究以体内受精的大凉螈(Liangshantriton taliangensis)为研究对象,系统观察了破碎睾丸、雄性自然排精和冲洗雌性泄殖腔3种方法所收集精子的形态变化;同时,分别利用了t检验、t’检验或U检验,探究了其定量变化。结果显示:取自精子囊和雌性泄殖腔的精子可观察到明显的颈部,而破碎睾丸取样的精子仅观察到胞质小团结构,无明显颈部结构,故推测睾丸中精子尚未成熟;精子在由睾丸到排出体外过程中顶体显著缩短,尾部所占比例显著增加(U检验或t检验,P < 0.05),而精子在由精子囊到进入雌性体内的过程中未发生形态或量度上的显著变化(U检验或t检验,P > 0.05),仅表现为顶体的进一步缩短(t检验,P < 0.05)。本研究提示,精子由睾丸到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可能因其经历的修饰过程而展现出形态和量度上的差异,为精子生物学研究和精子保存提供了选择依据。

    • 我国近海龟足3个地理群体比较转录组及环境适应性研究

      2023, 58(4):563-578. DOI: 10.13859/j.cjz.202304009

      摘要 (85) HTML (0) PDF 8.91 M (8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龟足(Capitulum mitella)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指茗荷科(Pollicipedidae)龟足属,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及热带近海沿岸中高潮地带。由于龟足生存环境复杂多变,可能导致其不同地理群体形成与其生境相适应的特征。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浙江舟山、福建宁德和广东珠海3个典型海域的龟足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3个地理群体对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3个地理群体间存在651个(广东珠海和福建宁德群体间)至3 738个(浙江舟山和福建宁德群体间)数量不等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主要涉及核糖体合成、抗原加工与递呈、分子伴侣代谢通路。基因序列的非同义替换率(Ka)和同义替换率(Ks)之间的比例Ka/Ks,如果其超过1,则认为有正选择压力作用于该基因,基因正在快速进化。3个地理群体间龟足直系同源基因正选择压力分析结果显示,254个直系同源基因中有7个基因受到正选择压力,包括D-天冬氨酸酶基因(Ka/Ks = 2.076)、GTP结合核蛋白基因(Ka/Ks = 1.001)、凋亡抑制蛋白基因(Ka/Ks = 1.008)、真核起始因子2B基因(Ka/Ks = 1.001)、RNA聚合酶介体II基因(Ka/Ks = 2.867)、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基因(Ka/Ks = 1.131)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Ka/Ks = 1.145),它们是参与龟足免疫系统调节、生长发育等生物过程的关键基因。本研究的开展有助于初步了解龟足对外界多重环境的适应机制,为研究龟足这3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 额尔齐斯河流域湖拟鲤寄生指环虫——中国分布新记录种十字花指环虫

      2023, 58(4):579-589. DOI: 10.13859/j.cjz.202304010

      摘要 (90) HTML (0) PDF 5.83 M (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21年7月在额尔齐斯河哈巴河河段于湖拟鲤(Rutilus rutilus lacustris)鳃部发现有指环虫寄生。进行形态比较,发现其形态与国内记载寄生于湖拟鲤的指环虫差异明显:本研究采集虫体的交接管基部膨大呈“8”字形,随后管径均匀,延伸呈弯曲状,形似“6”形;中央大钩内突长超过外突长,背连接片呈“一”字型且中部弯曲,腹联结片呈蝶形。与已报道指环虫形态数据比较,本研究采集的虫体偏小,其后吸器与Dactylogyrus caballeroi的形态最为接近,但交接器不同;与其余指环虫相比,十字花指环虫(D. crucifer)的腹联结片呈蝶形,而极小指环虫(D. rarissimus)呈倒“T”字型,湖拟鲤指环虫(D. rutili)呈“十”字型,双髻指环虫(D. sphyrna)和维氏指环虫(D. vistulae)没有腹联结片。在背联结片形态中,十字花指环虫(D. crucifer)呈现“一”字型,而维氏指环虫呈“V”字型。本研究所采集的虫体结构特征明显不同于国内已记载寄生在湖拟鲤上的双髻指环虫、维氏指环虫和湖拟鲤指环虫,而与俄罗斯记载的寄生于湖拟鲤鳃部的十字花指环虫形态高度相似。28S rDNA基因比对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综合鉴定结果,最终鉴定该虫为指环虫属十字花指环虫经查阅文献后,确定该虫为中国分布新记录种。

    • 乙醛脱氢酶基因ALDH2对雄性小鼠生育能力的影响

      2023, 58(4):590-596. DOI: 10.13859/j.cjz.202304011

      摘要 (91) HTML (0) PDF 3.80 M (6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使用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全敲除的雄性C57BL/6(B6)小鼠(Mus musculus domesticus),通过分析不同周龄小鼠的睾丸脏器系数、睾丸组织细胞形态、精子运动参数、配种后母鼠产仔数及子代雄雌比等生育指标,探讨ALDH2基因敲除对雄性小鼠生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野生型(WT)小鼠相比,5、7、10周龄ALDH2基因敲除型(KO)雄性小鼠睾丸脏器系数显著降低(P < 0.05);睾丸组织细胞间质变大,精子活率显著降低(P < 0.05);产仔数和雄雌比显著降低(P < 0.05)。本研究为揭示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在雄性小鼠生殖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 不同剂量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超排处理对家兔卵巢组织形态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2023, 58(4):597-605. DOI: 10.13859/j.cjz.202304012

      摘要 (91) HTML (0) PDF 4.92 M (6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剂量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对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f. domesticus)超排后,卵巢组织形态和PMSG对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将24只家兔分为对照组、50 IU、70 IU和90 IU组,每组6只,对照组不做处理,后3组分别注射50 IU、70 IU和90 IU PMSG和定量100 I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家兔进行超排处理。解剖后测定卵巢形态和组织参数。利用注射器抽取5 ml冲卵液,分别从左右输卵管冲取胚胎至培养皿中,转至细胞培养室对胚胎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结果显示,PMSG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随着PMSG注射剂量的增大,家兔卵巢重及宽度和厚度均极显著增大(P < 0.01),卵巢长度显著增长(P < 0.05),卵巢表面充血,卵泡数增多;另外,随PMSG注射剂量的增大,次级卵泡及其卵母细胞直径、三级卵泡直径均呈减小趋势(P < 0.01),三级卵泡中卵母细胞直径呈增大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0.05);三级卵泡的直径和卵泡的优势化率,70 IU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及50 IU和90 IU组(P < 0.05)。90 IU的PMSG会导致超排的不良影响显现,而70 IU的PMSG可促进三级卵泡中卵母细胞的发育、各级卵泡的数目增多及优势化率增高,但同时也减小了各级卵泡的直径。胚胎体外培养时,PMSG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因PMSG注射剂量的增大,胚胎畸形率极显著增高(P < 0.01),2-细胞率极显著下降(P < 0.01),4-细胞率显著下降(P < 0.05)。

    • >研究简报
    • 浙江庆元发现长肢林蛙

      2023, 58(4):607-614. DOI: 10.13859/j.cjz.202304013

      摘要 (95) HTML (0) PDF 4.22 M (7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22年10月在浙江省庆元县贤良镇采集到5只林蛙属(Rana)雌性个体,经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长肢林蛙(R. longicrus),是浙江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所采集的5只长肢林蛙个体体长40.4 ~ 55.2 mm,头长大于头宽,肩部上方由数个疣粒隐约组成“八”字形黑斑;背侧褶明显,与胯部相连;四肢背面具黑褐色横纹,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超过吻端,形态特征与地模标本基本一致。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蛙与模式产地中国台湾的长肢林蛙序列聚成单系支,且遗传距离小于0.005%。此前记录的长肢林蛙仅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福建、江西等地,长肢林蛙在浙江省庆元县的分布为浙江首次记录,这提示该蛙有更广的分布范围。

    • 湖南郴州发现岭南两头蛇

      2023, 58(4):615-621. DOI: 10.13859/j.cjz.202304014

      摘要 (114) HTML (0) PDF 3.62 M (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22年8月,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湘阴渡镇(113°01′18′′ E,26°11′87′′ N,海拔174 m)采集到两头蛇活体标本1号,通过形态测量比较,发现所采集标本与中国广东省分布的岭南两头蛇(Calamaria arcana)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后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片段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标本与岭南两头蛇形成高支持率单系群(后验概率PP为1.00,自举值BS为100),所采集标本与岭南两头蛇的遗传距离为1%。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最终确定该标本为两头蛇科(Calamariidae)两头蛇属的岭南两头蛇,系湖南省蛇类分布新记录种。

    • 重庆彭水发现务川臭蛙

      2023, 58(4):622-629. DOI: 10.13859/j.cjz.202304015

      摘要 (99) HTML (0) PDF 11.88 M (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22年7月,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新田镇调查到2只臭蛙,经比较形态特征确认为臭蛙属(Odorrana)物种。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构建的臭蛙属部分物种的贝叶斯和最大似然系统发育树显示,这2只臭蛙和模式产地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务川臭蛙(O. wuchuanensis)聚为一支,具有较高的支持率,贝叶斯后验概率为0.99、最大似然超快速引导支持(2 000次重复)自展值为95%。综合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确认此2只臭蛙为务川臭蛙,系重庆市首次记录。务川臭蛙分布范围较为狭窄,此前仅记录于贵州省务川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荔波县以及湖北省建始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务川臭蛙在重庆彭水的发现,确认了该物种在武陵山和大娄山脉重庆段的分布。彭水发现的务川臭蛙1雄1雌,雄性体长81.3 mm,大于模式标本的最大体长,大于湖北建始县种群雄蛙体长;雌性体长87.1 mm,在模式标本的体长范围内,小于建始县种群雌蛙体长。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遗传分化分析显示,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务川臭蛙样本和模式产地的样本没有遗传分化,遗传距离为0。务川臭蛙在重庆市的发现扩展了对该种分布区的认知,并可为物种保护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 >技术与方法
    • 青藏高原高原鼠兔活动节律监测方法研究

      2023, 58(4):630-639. DOI: 10.13859/j.cjz.202304016

      摘要 (76) HTML (0) PDF 7.19 M (6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特有物种和关键物种,其挖掘觅食等活动行为直接影响本地高寒草甸的健康状况和持续发展。以有效洞口调查为代表的传统人工观察方法很难连续数天观察,造成可获取数据量小、效率较低,导致高原鼠兔行为生物节律研究数据采集困难。因此本文构建了融合图像自动采集、优化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和智能识别技术的高原鼠兔监测系统,可无接触、数字化、连续性监测高原鼠兔行为活动。首先,考虑高原鼠兔活动节律监测需求,在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克旗河滩布局并划分了面积为25 m × 30 m的实验小区;其次,监测实验区域,获取高原鼠兔全周期活动节律数据;最后提出基于改进帧差法的高原鼠兔目标自动识别策略。实验结果显示,本文设计的监测系统可在自然环境下完成高原鼠兔活动数据采集,基于改进帧差法的高原鼠兔目标自动识别策略精准率、召回率、F1值分别为87.20%、83.37%、0.85,可准确获取高原鼠兔详细的活动节律信息。活动节律分析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地面活动高峰期在10:00时和16:00时,夜晚无活动,属于白昼型动物。青藏高原鼠兔活动节律监测方法可有效提升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活动节律等相关研究效率和准确度。

    • >动态与其他
    • 甘肃庆阳发现水雉

      2023, 58(4):640. DOI: 10.13859/j.cjz.202304019

      摘要 (90) HTML (0) PDF 747.17 K (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吉林长春发现八哥

      2023, 58(4):553,562. DOI: 10.13859/j.cjz.202304017

      摘要 (87) HTML (0) PDF 1011.03 K (7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云南竹叶青蛇繁殖报道

      2023, 58(4):606,621,639. DOI: 10.13859/j.cjz.202304018

      摘要 (93) HTML (0) PDF 943.88 K (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