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5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雪豹的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

      2015, 50(2):161-168.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01 CSTR:

      摘要 (2829) HTML (0) PDF 265.89 K (3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8个微卫星DNA标记,对来自青海囊谦县、治多县以及甘肃阿克塞县等三个样地的的36份雪豹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在8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5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7.130 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190~5.488,基因频率分布不均匀,期望杂合度为0.543~0.847,平均0.759,多态信息含量为0.458~0.829,平均0.722,表明这8个微卫星位点在研究群体中均为高度多态性位点,显示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布在青海地区的两个雪豹居群遗传距离较其分别与甘肃省阿克塞县居群小,三个样地雪豹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平均遗传分化度Fst(0.053),平均基因流(4.488)以及来自Structure软件的种群结构图推测三个雪豹居群间虽然有一定的遗传距离,但均来自同一个种群,暂无分化现象。

    • 小麂秋季利用人工盐场的节律

      2015, 50(2):169-175.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02 CSTR:

      摘要 (2755) HTML (0) PDF 347.89 K (2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舔食盐分是野生动物的常见习性,但针对具体物种的研究较少。我们于2013年秋季(9月-10月)利用4台红外触发相机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小麂(Muntiacus reevesi)利用人工盐场的时间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我们共收集照片记录398条,其中可鉴别性别的记录288条。结果显示,小麂日均访问盐场12.97±2.14次,舔盐高峰出现在上午的8:00-9:00,以及下午的14:00-16:00,低谷分别出现在凌晨2:00点、上午的6:00以及晚上的21:00-23:00点。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小麂对距离公路较远的盐场(10.86±2.25)访问次数显著高于近距离盐场(2.10±0.58, t=3.77, P=0.001)。不论以全天统计抑或按照不同时间段(上午、下午和夜间)分别统计,两性对盐场的利用强度均无显著差异。我们仅发现在13:00-17:00,雄性访问盐场的强度显著高于雌性(t=-2.47,P=0.048),且在13:00-14:00和15:00-16:00出现两个访问高峰。我们推测性间的活动节律差异、体型差异以及雄性的干扰均可能是雌性在下午时段降低盐场利用的原因。人为活动对离公路近的栖息地干扰较强,因而影响了小麂对栖息地的利用,使小麂回避靠近公路的盐场。因此,我们建议自然保护区在选择盐场位置时应考虑人为干扰因素。

    • 多能性转录因子OCT4和SOX2在体外发育的小鼠2-细胞胚胎的表达与定位

      2015, 50(2):176-184.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03 CSTR:

      摘要 (2491) HTML (0) PDF 432.60 K (3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的科学问题:探讨多能性转录因子OCT4和SOX2在昆明小鼠(Mus musculus)2-细胞胚胎发育过程中与2-细胞胚胎阻滞发生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检测了小鼠卵母细胞及在M16培养液中培养的不同发育阶段体外受精胚Oct4和Sox2基因的表达,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和免疫荧光技术比较了2-细胞期胚、2-细胞阻滞胚和4-细胞期胚的OCT4和SOX2的表达与定位。采用ANOVA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P<0.05被认为是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2-细胞期胚只有24.8%发育成4-细胞期胚,75.2%的2-细胞胚发生了阻滞。Sox2和Oct4的mRNA在MII期卵母细胞、原核胚、2-细胞、4-细胞、桑椹胚和囊胚中都有表达。Oct4 mRNA 的表达水平在4-细胞期胚显著高于2-细胞期胚和2-细胞阻滞胚(P<0.05),Sox2 mRNA 的表达水平在2-细胞期胚显著高于2-细胞阻滞胚和4-细胞期胚(P<0.05),而后两者之间没有差异(P< 0.05)。OCT4蛋白在2-细胞期胚和4-细胞胚中与核共定位,但在2-细胞阻滞胚中弥散存在于胞质中。SOX2蛋白在以上3类胚胎中始终定位于细胞核。研究结论:转录因子OCT4和SOX2的表达与定位与小鼠2-细胞胚胎发育阻滞相关,母源性SOX2表达的维持对胚胎合子基因组激活(ZGA)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母源性OCT4的异常定位可能影响了合子基因组激活相关基因的激活,而合子中Oct4的表达影响合子基因组激活后胚胎的发育。

    • 应用Maxent模型分析秦巴地区朱鹮适宜繁殖地的分布

      2015, 50(2):185-193.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04 CSTR:

      摘要 (2453) HTML (0) PDF 795.09 K (4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明确濒危鸟类的潜在繁殖地分布,对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护对策十分重要。本文以朱鹮(Nipponia nippon)为研究对象,选取125个朱鹮巢址分布数据和9个环境因子,应用Maxent模型分析其潜在繁殖地的分布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海拔、土壤亮度、坡度、土壤绿度是影响朱鹮繁殖地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对模型的综合贡献值分别为38.1%、18.3%、16.4%和14.3%。朱鹮适宜繁殖地分布的最佳海拔范围是500~1 200 m;土壤亮度指数结果显示,适宜繁殖地的分布随着地表裸化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繁殖地的适宜度与坡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绿度指数结果显示,朱鹮繁殖地在中等程度的植被覆盖区域适宜度最高,低植被覆盖区域和高植被覆盖区域的适宜度都降低。当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阈值分别大于0.5、0.6、0.7时,研究地区内朱鹮适宜繁殖地的总面积分别是1 706.58 km2、955.88 km2、437.89 km2。本研究揭示秦巴地区适宜繁殖地的分布和面积可以满足朱鹮未来几年的自然扩散和再引入保护。

    • 滨海人工湿地越冬鸟类混合群结构及角色

      2015, 50(2):194-203.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05 CSTR:

      摘要 (2674) HTML (0) PDF 273.96 K (3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冬季期间,采用样点法对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乡新基村虾塘的越冬鸟类混合群行为进行观察研究。深水虾塘与浅水虾塘混合群的主要成员分别以中型个体的鹤鹬(Tringa erythropus)、青脚鹬(Tringa nebularia)、泽鹬(Tringa stagnatilis)等种类以及小型个体的金眶鸻(Charadrius dubius)、青脚滨鹬(Calidris temminckii)等种类为主;两种虾塘生境每群的物种平均数及个体平均数分别为(5.48±1.60)种、(3.93±1.14)种以及(18.75±11.67)只、(11.65±5.12)只。深水虾塘的核心种鹤鹬以及跟随种青脚鹬、泽鹬在浅水虾塘属于加入种;而浅水虾塘的核心种金眶鸻以及跟随种青脚滨鹬在深水虾塘却属于加入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生境的鸟类混合群结构及其核心种和跟随种均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物种组成、资源分布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 千岛湖花臭蛙个体发育过程中的食性变化

      2015, 50(2):204-213.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06 CSTR:

      摘要 (2541) HTML (0) PDF 373.35 K (3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个体发育过程中的食性变化普遍存在于无尾目类群中。我们于2012~2013年,对千岛湖地区的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进行抓捕采样,测量体长、体重以及头宽等身体指标,同时鉴定胃内食物并加以测量和分析。调查期间,共捕获花臭蛙838只,测量胃内食物2 178个。结果表明,花臭蛙食物种类丰富,食物类群隶属78科,但食谱宽度较窄。随着花臭蛙体长增加,其摄食的食物总体积和单个食物体积显著增加,但摄食食物数量显著减少。同时,不同体长的花臭蛙对不同食物的摄食频率也有不同。半翅目、膜翅目以及等翅目等小型食物的摄食频率随花臭蛙体长的增加而变小,而直翅目以及鳞翅目幼虫等大型食物的摄食频率随花臭蛙体长的增加而变大。综上所述,千岛湖地区花臭蛙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食性变化,因此在以后无尾目类群的食性研究中,应将个体发育的因素考虑在内。

    • 鄂尔多斯丽斑麻蜥两性异形及繁殖输出

      2015, 50(2):214-220.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07 CSTR:

      摘要 (2728) HTML (0) PDF 319.91 K (3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输出是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种群生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研究了丽斑麻蜥成体两性异形及雌性繁殖输出,研究用的95条怀卵雌体和38条(18♂20♀)成体于2013年6、8月捕自内蒙古鄂尔多斯。被测形态特征有体重、头体长、头长、头高、头宽、上臂长、前臂长、腕指长、大腿长、小腿长、踝趾长、腋跨距和尾长;怀卵雌性个体在实验室条件下饲养至产卵,称量产后母体体重、卵重,记录窝卵数。丽斑麻蜥成体存在两性异形,表现为雄性个体的头部、四肢长及尾长都显著大于雌性,腋跨距显著小于雌性。本实验中最小的产卵雌体头体长为44.0 mm,产卵期在6月4日至7月15日,窝卵数2~5枚,平均2.9枚,窝卵数(P= 0.043)、窝卵重(P= 0.026)与头体长显著正相关,相对窝卵重(P= 0.001)与头体长呈负相关;窝卵数(P= 0.000)、卵均重(P= 0.000)与窝卵重显著正相关,窝卵数与卵均重不显著负相关(P= 0.200)。

    • 沱江宽体华鳅的年龄与生长

      2015, 50(2):221-230.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08 CSTR:

      摘要 (2396) HTML (0) PDF 542.54 K (2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0年4~11月,在沱江的资中-隆昌段采集宽体华鳅(Sinibotia reevesae)573尾,研究了其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微耳石厚度适中,易于磨片,且磨片后轮纹清晰,能准确反映宽体华鳅的年龄情况。收集到的沱江宽体华鳅体长主要分布在80~100 mm,占总数的67.54%;体重主要分布在8~20 g,占总数的69.11%;年龄由2~6龄组成,以3~4龄为主,占85.91%;种群雌雄性比为1︰1.11。体长(L,单位mm)和体重(W,单位g)关系,雌雄群体间无明显差异(P>0.05),其表达式为W = 5×10-6L3.2868(n=573,R2 = 0.820 2),为近等速生长类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 = 128.72[1﹣e﹣0.1974(t 1.66)]和Wt = 42.95[1﹣e﹣0.197 4(t 1.66)]3.286 8。体长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方程为dL/dt = 25.413 3 e-0.197 4 (t 1.66)和d2L/dt2 =﹣5.015 8 e﹣0.197 4 (t 1.66),体重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方程为dW/dt = 27.866 6 e﹣0.197 4 (t 1.66) [1﹣e﹣0.197 4 (t 1.66)]2.286 8和d2W/dt2= 5.500 9 e﹣0.197 4 (t 1.66) [1﹣e﹣0.197 4 (t 1.66)]1.286 8×[3.286 8 e﹣0.197 4 (t 1.66) ﹣1]。生长拐点年龄为4.37,此时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89.46 mm和12.99 g。分析显示,沱江资中-隆昌段宽体华鳅自然种群资源未遭到严重破坏,但合理开发水电资源和选择合适的渔具、渔法是进行其资源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 齐口裂腹鱼血细胞的发生

      2015, 50(2):231-242.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09 CSTR:

      摘要 (3047) HTML (0) PDF 767.12 K (35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为了探讨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血细胞发生发育的模式,采用Wright’s,碘酸雪夫氏(PAS)和苏丹黑B(SBB)染色方法对齐口裂腹鱼的头肾、中肾、脾和肝组织印片进行染色,了解其发生的具体组织和发育的一般过程。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粒细胞系和其他细胞,且这些细胞系的发育均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通过观察和统计不同阶段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大小、比例及染色特征,发现原始阶段的血细胞体积较大,其中原始单核细胞最大,大小为(18.90±1.59)μm×(16.32±0.70)μm,在4种组织中原始阶段的红细胞和单核细胞在头肾中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0.64%和0.59%,原粒细胞和原淋巴细胞分别在中肾和脾中比例最大,在肝中少量存在,此外在各组织印片中均发现血栓细胞的存在,在肝中发现巨噬细胞。因此头肾、中肾和脾是齐口裂腹鱼的主要造血组织,少量细胞在肝中产生。粒细胞发育过程中,除原始粒细胞PAS染色阴性外,其他阶段均呈阳性,且阳性随不断成熟逐渐增强;单核细胞从原单核细胞到成熟的单核细胞,PAS阳性逐渐增强;而SBB染色发现,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均呈阳性,未成熟的细胞染色程度不一致,成熟的细胞阳性染色最为强烈。在红细胞系发育过程中经历了细胞由大变小再变大的过程,而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仅出现由大变小的过程,在红细胞的发育过程中还出现了染色质固缩和血红蛋白增加。

    • 大鳞副泥鳅和泥鳅GNB2L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系统进化分析

      2015, 50(2):243-251.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10 CSTR:

      摘要 (2220) HTML (0) PDF 777.53 K (3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G蛋白β2亚基类似物1基因(GNB2L1)编码的蛋白激酶C受体(RACK1)是一个高度保守的锚定蛋白,属于WD40结构域蛋白家族成员,在细胞信号转导等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RACE技术和基因克隆技术分别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精巢组织的GNB2L1基因cDNA序列进行了克隆。序列分析表明,大鳞副泥鳅GNB2L1基因cDNA序列全长1 115 bp,开放读码框(ORF)长965 bp,编码317个氨基酸;泥鳅GNB2L1基因cDNA序列的ORF长965 bp,编码317个氨基酸;两种泥鳅GNB2L1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其他鱼类的RACK1蛋白的同源性为94%~97%,且不同进化地位物种的GNB2L1 基因均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以GNB2L1基因为标记基因,构建的鱼类系统发育树显示,大鳞副泥鳅和泥鳅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最近。RT-PCR结果显示,GNB2L1基因在大鳞副泥鳅成体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脑组织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以上结果表明,GNB2L1基因为一个进化保守基因,可能在大鳞副泥鳅的细胞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苯并[a]芘暴露对三疣梭子蟹鳃、肝胰腺组织毒理学指标的影响

      2015, 50(2):252-261.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11 CSTR:

      摘要 (2264) HTML (0) PDF 437.90 K (2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在对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的富集(15 d)、释放(15 d)过程中鳃、肝脏的四种毒理学指标(EROD、GST、SOD、MDA)的响应。结果显示:在富集阶段,第1 d时 0.05 μg/L实验组和0.45 μg/L鳃、肝脏的各毒理指标即均显著受到诱导(P<0.05),诱导程度与暴露浓度成正相关。而后鳃、肝脏的EROD、GST活性以及鳃的SOD活性达到峰值后下降,肝脏的SOD活性以及鳃、肝脏的MDA含量则持续增加。鳃的EROD、GST、SOD活性到达峰值时间早于肝脏,其活性以及MDA含量也低于肝脏。在释放阶段,0.45 μg/L实验组鳃的SOD活性,两个实验组肝脏的SOD活性均依然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其余各浓度实验组鳃、肝脏均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实验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的鳃对BaP的敏感性比肝脏更强,但均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 秸秆还田对黑土区农田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2015, 50(2):262-271.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12 CSTR:

      摘要 (2317) HTML (0) PDF 395.24 K (29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1年9月与2012年9月,采用改良干漏斗方法,对吉林黑土区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0 kg/hm2、3 750 kg/hm2、7 500 kg/hm2、11 250 kg/hm2、15 000 kg/hm2)小区农田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时段,共获得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7 238只,隶属3纲4目3亚目11科,其中2011年2 795只,隶属3纲4目3亚目6科,2012年4 443只,隶属3纲4目3亚目8科。调查数据显示,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个体总数、类群总数和多样性指数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呈递增趋势。最小显著差异检验(LSD)结果显示,年际间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的个体数、类群数、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差异性均显著(P<0.001),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个体数明显受秸秆还田量的影响(P<0.01)。冗余分析(RDA)显示,秸秆还田过程中,土壤温度、湿度、土壤pH、土壤全氮对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影响显著,且土壤湿度对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的影响最大。

    • >研究简报
    • 兰州鲇染色体组型

      2015, 50(2):272-276.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13 CSTR:

      摘要 (2440) HTML (0) PDF 297.29 K (2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兰州鲇染色体组特征,为兰州鲇的细胞遗传学和人工育种研究提供基础参考资料。以兰州鲇培养肾细胞为材料,采用空气干燥法,考察了兰州鲇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兰州鲇的染色体数2n=58,核型公式为2n=20m 18sm 16st 4t,染色体总臂数(NF)为96。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兰州鲇在鲇属鱼类中属于较为原始的类群。

    • 中国海鱼类猪齿鱼属一新纪录种腰纹猪齿鱼(鲈形目,隆头鱼科)

      2015, 50(2):277-281.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14 CSTR:

      摘要 (2797) HTML (0) PDF 220.17 K (4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2年9月,在中国南沙群岛渚碧礁采集到猪齿鱼属标本,经鉴定为中国1新记录种——腰纹猪齿鱼Choerodon zosterophorus。本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吻稍突出;背鳍XIII-6(逗号表示不连续);臀鳍III-10;体被中大圆鳞,侧线完全,侧线鳞片27;从最后几个背鳍鳍棘基部下侧至胸鳍基部上侧之间有一条较宽白带;背侧有一较大黑色斑点,白班背鳍后端处的腹鳍位置上背部也有一较大黑点,通常在白斑处以黑色边缘线形式向前腹端延伸至腹部后侧;成体尾鳍为灰色。

    • 首次发现版纳鱼螈冬眠洞穴

      2015, 50(2):282-284.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15 CSTR:

      摘要 (2333) HTML (0) PDF 205.03 K (3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对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的冬眠进行初步研究,发现5条版纳鱼螈(包括成体和亚成体)和4个版纳鱼螈的冬眠洞穴,其越冬地选择在距离水源不远的溪流岸边或者平缓的山坡,能够自行打洞或者利用其他动物废弃的洞穴进行冬眠。版纳鱼螈主要是以单栖的方式冬眠,身体呈S形或者圆形。

    • 澳门发现台北纤蛙

      2015, 50(2):285-287.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16 CSTR:

      摘要 (2619) HTML (0) PDF 266.23 K (3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4年6月,在澳门进行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期间,在九澳湿地采集到2只台北纤蛙(Hylarana taipehensis),为澳门两栖动物新纪录。近年来调查表明,澳门台北纤蛙的种群数量及其稀少,需要加强种群动态监测和保护工作。

    • 豆雁在中国的春季迁徙路线及迁徙停歇地

      2015, 50(2):288-293.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17 CSTR:

      摘要 (2630) HTML (0) PDF 352.33 K (40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掌握禽流感病毒携带者豆雁(Anser fabalis)的迁徙路线对于全面理解候鸟在禽流感疫情传播与扩散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3月至4月在江西省鄱阳湖南矶山保护区,利用卫星跟踪法对三只豆雁个体的迁徙路线进行研究,仅有一只个体成功传输数据。数据经Google Earth和MATLAB软件处理后,结果显示:该豆雁由江西鄱阳湖出发,途经安徽、江苏、山东、天津等省市到达河北秦皇岛,迁徙总距离约1500千米,有5个停歇地;两相邻停歇地之间最短距离为20千米,最长为700千米;停留时间最短为1天,最长为14天;约68%的停歇位点地物类型为农田;飞行高度平均值为15米,最大值为407米。

    • 四氯化碳联合二乙基亚硝胺对小鼠精巢的毒性作用

      2015, 50(2):294-299.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18 CSTR:

      摘要 (2229) HTML (0) PDF 399.32 K (3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四氯化碳联合二乙基亚硝胺对小鼠(Kunming mice)精巢的毒性作用。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每周2次腹腔注射含有15% CCl4的花生油溶液,同时自由饮用0.07‰的二乙基亚硝胺(DEN)连续诱导8周。对照组注射花生油,饮用蒸馏水。分别于第3、6、8周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各4只,对其精巢组织进行常规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精巢的形态及精子数量的变化。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且和实验组差异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睾丸系数以及精子存活率均显著减少。对照组小鼠精巢都具有正常的生精小管结构,管腔中存在大量精子; 第3周实验组小鼠的精巢与对照组类似,生精小管较为完整,生精细胞稍有散乱;6周之后,生精小管变形,生精细胞排列疏松,精子数目减少且畸形;8周之后,生精小管残缺不全,生精细胞和精子散乱排列,精子数量大大减少且变形更为严重。实验说明,CCl4联合DEN能够造成小鼠精巢组织的损害以及精子数目的减少和畸变。

    • 寒冷应激对阿勒泰羊细胞免疫及热休克蛋白70 mRNA表达的影响

      2015, 50(2):300-305.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19 CSTR:

      摘要 (2291) HTML (0) PDF 398.88 K (4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不同的寒冷应激温度对阿勒泰羊(Ovis aries)细胞免疫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影响。试验采集阿勒泰羊寒冷应激前后肝脏、肺脏、脾脏、淋巴结组织及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中最大二阶导数法(2-ΔΔCt)对各组织中hsp70的表达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2(IL-2)寒冷应激前后浓度变化。结果显示,在寒冷条件下阿勒泰羊各种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都有所增加,尤其是脾组织的表达增加幅度较大。ELISA方法测定阿勒泰羊在寒冷刺激后IL-4浓度发生显著下降(P=0.016),而 IL-2在冷应激后变化不显著(P=0.502),出现轻微的下调。研究表明,寒冷应激条件下,较高水平的hsp70能够保护机体免受应激的损伤。而在冷应激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

    • >技术与方法
    • 利用多旋翼微型飞行器监测天山地区高山兀鹫繁殖简报

      2015, 50(2):306-310.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20 CSTR:

      摘要 (2404) HTML (0) PDF 254.97 K (3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喜在山崖绝壁上营巢,海拔2400-4800m,野外高空作业,攀爬危险,观察难度较大。2014年4-9月,笔者在新疆天山中段尝试用国产多旋翼微型飞行器(无人机)寻找和拍摄高山兀鹫巢穴,结合路线搜索法和行为扫描法,进行栖息地调查、巢数统计、巢材分析、窝卵(雏)数、雏鸟生长与发育、繁殖周期、食性及食物分析。在7个地点的14个巢区调查统计表明,高山兀鹫喜欢在朝南的崖壁上集群营巢(78.6%朝南,n=112),最长的一个繁殖地绵延7.3 km,相距另外一个较近的巢区约47 km。巢材以禾草为主,如早熟禾、针茅、老芒麦等,缺乏粗大枝条。窝卵(雏)数为1枚(n=21),为了错开产卵时间,整个繁殖周期长达8~9个月(1-10月),超出单独个体平均繁殖周期1倍的时间。

    • >综述
    • 文昌鱼核性类固醇激素受体信号研究进展

      2015, 50(2):311-320.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21 CSTR:

      摘要 (2273) HTML (0) PDF 556.26 K (3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核性类固醇激素受体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是配体依赖转录因子,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生殖内分泌中起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了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核性类固醇激素受体的结构、信号转导以及配体与受体结合的作用机制。同时,本综述将可为核性类固醇受体的进化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 >动态与其他
    • 云南老君山发现福建华珊瑚蛇

      2015, 50(2):242-242.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22 CSTR:

      摘要 (2830) HTML (0) PDF 289.62 K (37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4年4月20日,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君山采集到蛇类标本1号,经鉴定为福建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kelloggi),为云南省蛇类分布新记录。标本现保存在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标本室 。

    • 四川都江堰东方草鸮的繁殖记录

      2015, 50(2):251-251. 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23 CSTR:

      摘要 (2167) HTML (0) PDF 228.53 K (2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4年9月在四川都江堰般若寺林区发现一个东方草鸮的繁殖巢,对其巢和卵进行了测量。草鸮营地面巢,位于高草丛中。窝卵数为5枚,平均重21.06 ± 0.87 g,大小40.46 ± 0.63 mm × 31.54 ± 0.87 mm。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