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49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长江河口区江豚种群调查

      2014, 49(2):145-153.

      摘要 (3313) HTML (0) PDF 1.72 M (3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弄清长江河口区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 于2012年6月8~11日和2012年9月12~19日对这一水域作了2次较大覆盖面的目视考察和9次遗骸搜寻。6月的考察目击到江豚5 群8 头, 9月的考察未目击江豚个体。依据样带法估算, 长江河口水域6月份的江豚种群数量约为61 头。全年共获得7 头江豚遗骸, 并搜集到其他5 例死亡信息。对其中5 头外表完整、特征保留良好的遗骸所作的鉴定结果显示, 2头为长江亚种(N.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 3头为东亚亚种(N.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调查表明, 崇明岛西端和青草沙附近水域是长江亚种活动的热点水域, 可作为重点监护区域。

    • 温度对黑线仓鼠能量代谢及开场行为的影响

      2014, 49(2):154-161.

      摘要 (2682) HTML (0) PDF 884.55 K (27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形态、生理及行为的季节性变化是动物生存和繁殖的适应性策略。温度可能是影响啮齿动物季节性繁殖和种群波动的重要气候因子。为了验证环境温度能诱导鼠类体重、能量代谢及行为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假设, 并探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和意义, 通过不同温度处理模拟四季温度, 以野生雄性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为研究对象, 检测其体重、日食量、静止代谢率(RMR)及开场行为的变化。结果显示: 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 黑线仓鼠的体重、日食量及静止代谢率均出现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地增加趋势(P<0.05或P<0.01); 以体重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表明, 日食量和静止代谢率的增加不完全是由体重增加而造成的; 高温处理降低了黑线仓鼠的爬行格数(P<0.01), 低温处理降低了黑线仓鼠的爬行格数和后肢站立次数(P<0.01或P<0.05), 并产生明显的颤抖现象。以上研究结果支持环境温度能诱导鼠类体重、能量代谢及行为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假设。低温同时增加黑线仓鼠能量的摄入水平和维持基本生长的能量支出水平, 同时降低动物在陌生环境中的自发活动与探索行为。高温则降低黑线仓鼠能量的摄入和支出水平, 同时减少自发活动与探索行为。体重、能量代谢和行为学特征的变化有利于仓鼠度过寒冷的冬季和干热的夏季, 同时也与仓鼠的季节性繁殖现象相一致, 因此这些特征可能是黑线仓鼠对其寒冷的冬季及干热的夏季生存环境的适应。

    • 子午沙鼠子鼠肾中水通道蛋白1、2的表达

      2014, 49(2):162-169.

      摘要 (2466) HTML (0) PDF 3.05 M (2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体视学半定量方法检测了水通道蛋白1、2(aquaporin 1, 2)在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子鼠肾中的表达,利用IPP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对其表达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7、14、21、32日龄子午沙鼠仔鼠肾均有水通道蛋白1、2的阳性表达,AQP1表达部位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顶质膜和基底膜、髓袢细段;AQP2的表达位于集合管主细胞的游离面细胞膜; 7日龄子午沙鼠仔鼠肾AQP1阳性表达的面密度增加显著(P<0.05),光密度增加极显著(P<0.01),7日龄子午沙鼠仔鼠肾AQP2阳性表达的面密度和光密度增加极显著(P<0.01),7日龄后无差异(P>0.05)。结果表明,7日龄后子午沙鼠子鼠肾AQP1、2的表达水平增强,近曲小管与髓袢细段、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以浓缩尿液,AQP1、2对子鼠尿的浓缩起重要作用, 从而调节肾水的平衡。

    • 婺源鸟类纪录解析

      2014, 49(2):170-184.

      摘要 (2756) HTML (0) PDF 1.31 M (3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迄今为止在婺源先后共记录到鸟类302种, 分属63科, 其中非雀形目鸟类32科143种、雀形目鸟类31科159种。同时, 婺源保存有某些特殊鸟种的独立群体, 如靛冠噪鹛(Garrulax coutoisi), 2011~2013年繁殖季节的统计结果其总数量超过250只; 白腿小隼(Microhierax melanoleucos)在婺源有近50处的繁殖点, 分布遍及婺源全境, 其有效种群数量至少在40个繁殖对以上, 总数量在120只个体上下; 小太平鸟(Bombycilla japonica)在婺源有一个小的居留群, 繁殖季节分成2个小群, 2013年1月27日曾见到70余只; 作为留鸟的鸳鸯(Aix galericulata), 在婺源有繁殖点近百个, 数量达上千只。婺源还记录有濒危鸟种栗夜(Gorsachius goisagi)和虎斑夜(G. magnificus)。

    • 大理洱海湖滨带鸟类多样性

      2014, 49(2):185-194.

      摘要 (2845) HTML (0) PDF 1.54 M (2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洱海地处云南西部, 是中国西部候鸟迁徙时的重要停息地和越冬地, 但其湖滨带鸟类组成与季节变化尚无专门研究。作者于2011年1月(冬季)、3和4月(春季)、7月(夏季)、10和11月(秋季)采用样线法对洱海湖滨带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 在洱海西岸湖滨带共设4条调查样线, 总长度482km, 冬夏季节各进行2d共4次调查, 春秋各进行4d共8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目38科115种, 其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 留鸟61种, 夏候鸟7种, 冬候鸟39种, 旅鸟8种; 按生态类群分,有游禽19种, 涉禽22种, 猛禽7种, 陆禽3种, 攀禽8种, 鸣禽56种。研究结果表明,秋季的鸟类物种数及多样性指数最高, 夏季均匀性指数最高。5类生境中, 树林灌丛生境的鸟类多样性和均匀性最高; 近岸水域鸟类个体数量最多。依据调查结果, 建议沿环湖公路营造更多树林, 在适宜地点建造滩涂, 将有利于鸟类栖息觅食。

    • 大别山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调查

      2014, 49(2):195-206.

      摘要 (3292) HTML (0) PDF 2.04 M (3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掌握大别山地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于2006年9月起至2013年6月通过53条样线对大别山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别山地区共发现两栖爬行动物56种,隶属5目16科。其中两栖动物2目8科21种,爬行动物2目8科35种。大别山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型主要为南中国型,动物区系类型则主要为华中型和华南型。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平鳞钝头蛇(Pareas boulengeri)、棕黑腹链蛇 (Amphiesma sauteri)和福建颈斑蛇(Plagiopholis styani)为该地区的新纪录,大别山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dabieshanensis)为近期在大别山地区发现的蛇类新种。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中华大蟾蜍(Bufo gararizans)、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为两栖类的优势种,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蝘蜓(Sphenomorphus indicus)、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王锦蛇(Elaphe carinata)、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和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为爬行类的优势种。鉴于大别山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的丰富度和动物区系的代表性,应加强对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工作。

    • 黑斑侧褶蛙消化道重量及长度的性别和季节差异

      2014, 49(2):207-214.

      摘要 (3270) HTML (0) PDF 1.29 M (2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消化道是联系脊椎动物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之间关系的纽带, 其重量和长度对外界环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弹性(flexibility)。以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为研究对象, 测定了山东聊城地区2012年夏季(16只, 8♀/8♂)、秋季(19只, 9♀/10♂)及翌年春季(17只, 8♀/9♂)其体重、体长、胴体湿重和干重系数、总消化道及各段(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的湿重、干重和长度系数的性别和季节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 对有性别差异的指标,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了雌、雄蛙的季节差异。结果显示, 1)雌蛙的体重、体长均高于雄蛙, 都在秋季最高, 春季或夏季最低; 雄蛙的胴体湿重系数高于雌蛙, 夏季高于秋季; 胴体干重系数既无性别差异, 也无季节差异。2)除食道湿重系数无性别差异外, 雌蛙总消化道及各段的湿重系数均高于雄蛙; 除胃湿重系数无季节差异外, 春季或秋季的总消化道及各段的湿重系数都高于夏季; 雌蛙的总消化道干重和胃干重系数高于雄蛙, 食道、小肠和大肠的干重系数无性别差异, 所有的干重系数均无季节性差异。3)除雌蛙的大肠长系数高于雄蛙外, 总消化道及各段的长度系数均无性别差异, 春季和秋季的总消化道长、食道长及胃长系数均高于夏季, 小肠长和大肠长系数均无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 随着季节更替, 黑斑侧褶蛙消化道各段的重量和长度表现出一定的弹性特征, 这与各器官的功能及其生活环境的多样性是相适应的。

    • 鲇(♀)× 南方鲇(♂)杂交F1胚胎发育观察

      2014, 49(2):215-222.

      摘要 (2353) HTML (0) PDF 2.46 M (2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人工授精获得鲇(Silurus asotus)♀ × 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杂交受精卵, 对杂交F1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以期了解杂交鲇早期发育特征并进一步验证鲇与南方鲇杂交的可行性。用0.3%胰蛋白酶液对受精卵进行脱黏处理, 在Leica MZ16 A体式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拍照。早期每隔15min观察一次, 发育至原肠胚阶段后每隔30min观察一次。受精卵及胚体大小长度等用Leica DC500照相系统自带软件进行测量。结果表明, 鲇(♀)× 南方鲇(♂)杂交受精卵呈圆球形, 草绿色, 吸水后膨胀, 卵径(2.50±0.14)mm, 卵膜外形成一层较厚胶膜且黏性较强。在水温(24.5±0.6)℃的情况下, 受精卵在受精后48min形成胚盘, 1h 35min开始卵裂, 4h 23min进入囊胚期, 7h 22min时达到原肠胚期, 11h 23min发育至神经胚期, 随后进入器官分化和逐渐完善的阶段, 28h 49min开始出膜, 40h 33min全部出膜。杂交胚胎的平均受精率为89.7%, 孵化率为55.3%, 初孵仔鱼畸形率为5.9%, 表明南方鲇与鲇的精卵不亲和性程度较小, 二者杂交可行。总体上看, 鲇(♀)× 南方鲇(♂)杂交F1胚胎发育时序、器官分化进程与其母本鲇基本相同, 呈现“偏母遗传”特征。

    • 中华绒螯蟹组蛋白H3基因保守序列的克隆、表达及抗体制备

      2014, 49(2):223-232.

      摘要 (3315) HTML (0) PDF 2.51 M (3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组蛋白H3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子发生中的动态特征, 采用PCR技术扩增中华绒螯蟹H3基因编码区的DNA片段, 将其重组至含有6个His标签序列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上, 转化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Rosetta (DE3)感受态细胞中, 以0.2mmol/L的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产生pET-30a-H3重组蛋白。SDS-PAGE表明, 重组菌成功表达出了分子量约为21 ku的目标蛋白质, 融合蛋白以上清和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采用镍柱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目的蛋白, 免疫新西兰大白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制备兔抗血清。Western blot结果表明, 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至此, 成功地克隆了中华绒螯蟹H3编码区基因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 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精子发生中的动态特征提供了基础。

    • 洄游型、淡水型和陆封型刀鲚的寄生蠕虫群落结构

      2014, 49(2):233-243.

      摘要 (3130) HTML (0) PDF 3.48 M (2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对淡水环境的适应和江湖阻隔, 部分洄游型刀鲚(Coilia nasus)分化成淡水型和陆封型, 为寻找区分洄游型、淡水型和陆封型这3种生态型刀鲚的寄生虫标志, 并分析其寄生蠕虫群落结构特征, 本文调查了 3种生态型刀鲚鳃部、胃、肠和幽门盲囊中寄生蠕虫的种类和感染情况。共发现10种寄生虫, 包括鳃上3种单殖吸虫: 林氏异钩铗虫(Heteromazocraes lingmueni)、细长嗜鳀虫(Helciferus tenuis)和长江中华钩铗虫(Sinomazocraes changjiangensis); 胃部1种复殖吸虫: 鲚套茎吸虫(Elytrophallus coiliae); 肠道3种线虫: 简单异尖线虫(Anisakis simplex)、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和胃瘤线虫(Eustrongylides sp.), 以及肠和幽门盲囊的3种棘头虫: 陈氏刺棘虫(Acanthosentis cheni)、鲇异吻钩棘头虫(Arhythmacanthus parasiluri)、长江傲刺棘头虫(Brentisentis yangtzensis)。林氏异钩铗虫和陈氏刺棘虫在3种生态型的刀鲚中都有较高的感染率和平均丰度; 海水性寄生虫细长嗜鳀虫、鲚套茎吸虫和对盲囊线虫只感染洄游型刀鲚, 可作为区分洄游型刀鲚的寄生虫标志; 淡水性寄生虫长江中华钩铗虫、鲇异吻钩棘头虫和长江傲刺棘头虫只在淡水型刀鲚中发现, 可作为淡水型刀鲚的寄生虫标志。洄游型刀鲚的物种丰富度和Brillouin多样性最高, 分别在1.25和0.19以上, 淡水型刀鲚的较低, 分别为0.79~1.12和0.10~0.12, 陆封型刀鲚的最低, 分别在0.66和0.02以下, 这主要是由于淡水型和陆封型刀鲚中海水性寄生虫大部分丢失, 以及淡水性寄生虫感染率和平均丰度都较低造成的。盐度降低和中间宿主缺乏是导致淡水型和陆封型刀鲚中海水性寄生虫丢失的主要原因; 而淡水性寄生虫较低的感染水平可能是由于其对新宿主的适应时间较短; 地理隔离可能是陆封型刀鲚中寄生虫群落多样性最低的另一重要原因。

    • 中国涡虫一新纪录科肠口涡虫属一新纪录种格氏肠口涡虫(原卵黄目, 柱口科)

      2014, 49(2):244-252.

      摘要 (3719) HTML (0) PDF 5.43 M (8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原卵黄目(Prolecithophora)柱口科(Cylindrostomidae)肠口涡虫属(Enterostomula)为海栖涡虫, 全球记录3种, 在中国未见报道。作者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湾海边(22°31′N, 113°56′E)采集到一种海栖涡虫。本文对该种涡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研究, 鉴定为柱口科肠口涡虫属格氏肠口涡虫(E. graffi de Beauchamp, 1913), 为中国新纪录科新纪录属一新纪录种。该种涡虫多数个体背部具2条黑色横纹, 部分个体背部花纹有明显变化。眼点2对。雌雄同体, 精巢、卵巢各1个。受精囊位于卵巢与子宫之间; 子宫位于体末端, 后接一微小的外阴道。本文发现: ①该涡虫的尾部腹面具有一个交配囊及一根雌性生殖管, 交配囊是一个由肌肉层组成的袋状囊, 同时与子宫、雌性生殖管相连; ②雌性生殖管外围有明显的生殖腺包裹; ③雌性生殖管孔、阴茎孔与口孔一起通往体外; ④此种涡虫喜分泌黏液将微小杂质粘结呈半球状窝, 虫体隐藏于窝内。

    • 可口革囊星虫肾管纤毛的分布及结构特征

      2014, 49(2):253-260.

      摘要 (2694) HTML (0) PDF 3.52 M (2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肾管纤毛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采用显微及亚显微技术观察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肾管纤毛的分布位置及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肾管外膜多纤毛细胞表面簇生纤毛、内部柱状上皮细胞与立方上皮细胞游离面着生分散的纤毛, 肾口内面也着生纤毛。纤毛结构由纤毛干、过渡区、基体及其纤毛小根组成; 纤毛干由“9+2”结构的轴丝外被纤毛膜构成; 纤毛干与基体之间为过渡区, 中央微管终止于此, 外周双联微管通过过渡区和基体的外周轴丝相连; 基体呈圆筒状, 为“9 0”结构; 纤毛小根分长根和短根, 均为基体发出的由微细原纤维组成的圆锥形结构, 具间隔70nm的明显横纹。肾管纤毛可能在促进体腔液流动、提高肾管对体腔液的过滤作用以及引导成熟精卵进入肾管等方面发挥作用。

    • 甘肃甘南高原沼泽湿地6种土壤纤毛虫记述

      2014, 49(2):261-271.

      摘要 (2641) HTML (0) PDF 4.82 M (2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记述了在甘南高原沼泽湿地中鉴定到的6种土壤纤毛虫, 这些种类分别为: 野生假膜虫(Notohymena selvatica)、布若雷亚尼瓦拉虫(Wallackia bujoreani)、水藓宽口虫(Steinia sphagnicola)、埃托拟突口虫(Condylostomides etoschensis)、粘游仆虫(Euplotes muscicola)和斯坦赭虫(Blepharisma steini), 其中,野生假膜虫、布若雷亚尼瓦拉虫和水藓宽口虫这3种为中国土壤纤毛虫新纪录种。

    • >研究简报
    • 湖北神农架发现绞花林蛇

      2014, 49(2):272-273.

      摘要 (2480) HTML (0) PDF 2.16 M (24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2年5月, 在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陆生脊椎动物本底资源调查时采集到1号蛇类标本(♀), 经鉴定为游蛇科的绞花林蛇(Boiga kraepelini), 系该种在湖北省首次发现。

    • 草原沙蜥幼体的形态两性异形

      2014, 49(2):274-279.

      摘要 (2605) HTML (0) PDF 2.15 M (2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于2011年9月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捕获118条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幼体, 测量其部分身体指数并对其两性异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雄性幼体和雌性幼体的平均体长分别为36.3mm和34.0mm, 雄性的体长显著大于雌性。两性异形表现为雄性幼体有较大的头部和尾部, 雌性幼体具有较大的腋胯距。草原沙蜥幼体的局部形态特征皆与体长成正相关。

    • >技术与方法
    • 鸽子慢性电刺激用电极转接装置及其固定方法

      2014, 49(2):280-285.

      摘要 (2423) HTML (0) PDF 2.67 M (2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电极植入以及无线刺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动物自由活动状态下的脑区功能研究。实现刺激器与脑内植入电极过渡连接的转接装置需固定在颅骨之上。鸟类特殊的骨质构造不利于转接装置的长期固定。以鸽子(Columba livia)为例设计制作了一种用于慢性运动诱导实验的9通道电极转接装置, 长12.8mm、宽9.5mm、高5.5mm, 重0.42g; 根据鸽子颅骨特点在固定过程中对颅骨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增加固定时与牙科水泥的接触面积, 并选取特定位点拧入螺钉进行固定, 有效延长了转接装置的固定时间。经实验验证能够在鸽子头部稳定固定6个月以上, 满足鸽子长期运动诱导研究的需求, 未对动物正常活动产生影响。该装置及其固定方法亦可为其他小型动物的脑区功能研究提供借鉴。

    • >综述
    • 头足类神经肽研究进展

      2014, 49(2):286-293.

      摘要 (2515) HTML (0) PDF 1.62 M (39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神经肽是一类由神经内分泌组织分泌的小分子多肽。近年来随着头足类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神经肽的研究也日趋深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质谱鉴定、免疫组化定位和分子克隆等技术方法发现神经肽对头足类的生殖调控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已发现的7类头足类神经肽的种类、分布、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综述,同时,展示了目前头足类神经肽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头足类神经肽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水生甲壳类蜕皮发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与进展

      2014, 49(2):294-302.

      摘要 (2609) HTML (0) PDF 2.15 M (3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甲壳类的蜕皮发生贯穿甲壳类的整个生命周期,与其生长、发育及繁殖息息相关。相对于其他生物,甲壳类的生长是非连续性的,每次蜕皮过程都需要蜕去旧表皮,合成新表皮,同时体宽与体重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一次跨越式增长。影响甲壳类的蜕皮发生的因素众多,本文重点从内源因子(蜕皮激素、蜕皮抑制激素、蜕皮激素受体与维甲类X受体、性腺发育)与外源因子(温度、光照、盐度、钙离子、饵料与污染物)两个方面概括总结了影响水生甲壳类蜕皮发生的关键因子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关键因子对水生甲壳类蜕皮发生的影响机制,并尝试对水生甲壳类蜕皮发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 >封面动物
    • 分布在新疆阿尔泰山的欧亚驼鹿

      2014, 49(2):303-304.

      摘要 (3032) HTML (0) PDF 1.55 M (3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动态与其他
    • 海南东寨港发现斑胸滨鹬

      2014, 49(2):232-232.

      摘要 (2395) HTML (0) PDF 1.98 M (26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3年11月15日上午,在海南省海口市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农田观察到一只斑胸滨鹬(Calidris melanotos),这次观察是海南省的首次记录。

    • 河北乐亭发现短尾鹱

      2014, 49(2):243-243.

      摘要 (3133) HTML (0) PDF 1.26 M (2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河北省鸟类新纪录——短尾鹱

    • 安徽黄山一颈棱蛇产子58条

      2014, 49(2):279-279.

      摘要 (2381) HTML (0) PDF 1.33 M (25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