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48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东江源头区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的特征

      2013, 48(2):161-173.

      摘要 (2875) HTML (0) PDF 1004.72 K (3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多样性和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是反映人类作用及环境变化对鱼类群落影响的重要指标。2010年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覆盖整个东江源头区的12个采样点收集和鉴定的鱼类标本共计7目18科56属74种。除陈氏新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齐氏罗非鱼(Tilapia zillii)和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3种为外来物种外,其余71种均为土著鱼类。主要以鲤形目(77.5%)、鲇形目(9.9%)和鲈形目(8.4%)为主。优势种为宽鳍鱲(Zacco platypus),占14.87%,其次为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9.93%)和侧条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9.36%)。本研究还以G-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s均匀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评估了东江源头区域的鱼类多样性;东江源头区域鱼类群落以杂食性、定居性、中下层和底栖种类为主,源头这种鱼类群落组成结构与东江下游鱼类具有相同趋势,但相似性指数仅为0.39。拦河建坝是导致洄游性、半洄游性鱼类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水体污染、河道取沙、过度捕捞及有害渔具渔法的使用仍是源头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胁迫因素。

    • 17β-雌二醇对雄性剑尾鱼精巢和肝发育的影响

      2013, 48(2):174-181.

      摘要 (2836) HTML (0) PDF 1.12 M (26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组织学的方法研究了50 μg/L 17β-雌二醇(E2)持续50 d暴露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精巢和肝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剑尾鱼受E2暴露后,精巢内的精小囊数量减少,精原细胞发育停滞,精子数量稀少甚至没有;肝细胞胞质内出现脂肪空泡和脂肪沉积等脂肪肝症状。结果表明,E2具强雌激素效应,对剑尾鱼精巢和肝组织的损伤具有时间效应,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其损伤更严重,但都在其耐受范围之内,未造成鱼体的死亡。精巢组织结构损伤可作为检测水环境雌激素污染生物标记。

    • 西藏色季拉山高山倭蛙的产卵地选择

      2013, 48(2):182-187.

      摘要 (2747) HTML (0) PDF 852.10 K (28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山倭蛙(Nanorana parkeri)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和广布种。2011~2012年,在西藏色季拉山高山倭蛙的繁殖期内对其产卵地选择进行了调查。测量分析了产卵地及对照样方的10个环境变量后,发现高山倭蛙的产卵地与对照样方在底质、pH、水温、水深、植被盖度和有无鱼方面有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底质特点和pH是影响高山倭蛙产卵地选择的最主要因素。今后在该物种的保护工作中,应加强对湿地中底质为泥、pH偏中性水体的保护。

    • 东北林蛙的两性异形和抱对个体的形态相关性

      2013, 48(2):188-192.

      摘要 (2753) HTML (0) PDF 910.20 K (26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2年4月,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对正在抱对的30对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成体的体长、头长、头宽、前肢长和后肢长进行测量,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抱对个体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及配偶间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性的所有局部形态特征均与其体长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前肢长和后肢长随体长的增长速率在两性间无显著差异,而头长和头宽随体长的增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雌性成体显著大于雄性成体;特定体长下雄性的前肢显著大于雌性,其他局部特征没有显著的两性差异;雌性个体与抱对的雄性个体的后肢长呈显著正相关,其余形态特征两性间无相关性。因此,在东北林蛙的配偶选择中,雌性对雄性形态特征的选择与两性异形的形成无显著的相关性。

    • 光周期对四眼斑水龟繁殖影响

      2013, 48(2):193-199.

      摘要 (3545) HTML (0) PDF 919.20 K (2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光周期对四眼斑水龟(Sacalia quadriocellata)繁殖的影响,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对其进行光周期实验。将39只成体分成短光照组、长光照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别中样本量均为7♀、6。每月用超声波技术对雌性个体进行卵泡数量、大小的检测,并用X光投射法确定硬壳卵数;每半月对雄性进行录像观察。结果表明:三个实验组卵泡数量和卵泡大小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原始卵泡从8月份开始生长发育,卵泡数量在11月份最多,尺寸在12月份也达到最大值;光周期对雌性卵泡数量和卵泡大小的发育有影响,短光照组检测到的总卵泡数高于长光照组和对照组,其中短光照组卵泡数与对照组卵泡数差异显著(P<0.05),长光照组卵泡尺寸相对于另外2个实验组显著变小(P<0.01);光周期对雌性产卵数和雄性发情强度无影响(P>0.05)。光周期对四眼斑水龟雌雄个体性腺发育的作用不同,缩短光照对雌性繁殖有促进作用,延长光照对雄性发情强度在特定阶段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 >技术与方法
    • 一种利用ViewGIS软件绘制生物墨线图的方法

      2013, 48(2):200-205.

      摘要 (2603) HTML (0) PDF 1.09 M (2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一种利用ViewGIS地信之窗软件绘制生物墨线图的方法,该方法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手工绘图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操作简单、结构特征准确、耗时短、比例准确等特点。

    • >自然保护区
    • 扎龙保护区人工林内中华攀雀巢址特征分析

      2013, 48(2):206-211.

      摘要 (2566) HTML (0) PDF 879.89 K (27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者2011年9~10月在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人工林内中华攀雀(Remiz consobrinus)的巢址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期间共发现36巢,选取巢距地面距离、巢距主干距离、巢距挂枝末端距离、巢树胸径等9个巢址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巢下生境、巢距地面距离和巢距主干距离以及巢距挂枝末端距离在中华攀雀巢址选择中起主要作用;巢树胸径、巢向和巢挂枝年龄次之。中华攀雀巢距地面(5.59±1.44)m,距主干距离为(1.81±0.50)m,距挂枝末段距离为(0.10±0.04)m,巢树胸径(0.29±0.08)m。巢距地面高度(P=0.002 3)和巢距明水面距离(P=0.003 7)在芦苇沼泽与林地草甸2种生境类型之间差异显著,巢树胸径在林地草甸与房屋农田2种生境类型之间差异显著(P=0.003 4),不同生境类型之间巢距主干距离、巢距挂枝末端距离和巢挂枝年龄无显著差异。

    •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鹭科鸟类巢址选择

      2013, 48(2):212-219.

      摘要 (2810) HTML (0) PDF 1.14 M (2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1年4~5月、2012年4~5月,采用样线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鹭科鸟类巢址与影响其选择的因子进行研究。t-检验结果显示,红树基径、盖度、距地面平均高度、植株密度及秋茄比5个参数在巢区样方(n=23)与对照样方(n=37)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桐花比、距道路距离、距村庄距离与距池塘距离4个参数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植被结构和干扰条件是影响鹭科鸟类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植被结构不仅能够影响鹭科鸟类群落结构,还受到鹭科鸟类集群繁殖影响。

    • >基础资料
    • 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上海市河道水质生物学评价

      2013, 48(2):220-231.

      摘要 (3078) HTML (0) PDF 999.93 K (26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1年夏秋季,在上海市全境83个河道断面开展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共获取底栖动物20个分类单位(种)。9个极严重污染断面未采集到活体大型底栖生物,生境基本丧失。其余74个有活体生物断面,采用三种常用生物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ilsenhoff耐污指数、Goodnight修正指数分别进行计算及评价。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判别为25个严重污染和49个重污染断面;Hilsenhoff耐污指数划分38个重污染、5个中污染和31个轻污染断面;Goodnight修正指数划分33个重污染、2个中污染和39个轻污染断面。与典型河道断面的水质理化指标监测值进行对照,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对河道水质评价的准确度较低,Hilsenhoff生物指数和Goodnight修正指数的水质评价效率及准确度均较高,断面污染等级与水质理化指标基本对应。

    • 黄海海域口虾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2013, 48(2):232-240.

      摘要 (2922) HTML (0) PDF 1.01 M (29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比较黄海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探讨了6个口虾蛄种群的遗传变异。共获得72条627 bp的COⅠ序列,检测到41个变异位点,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 12;定义了39个单元型,平均单元型多样性为0.962 5。6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04 3~0.006 4之间;盐城海域口虾蛄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而青岛和日照海域种群的核苷酸多样性水平则相对较低。歧点分布和中性检验Tajima's D及Fu’s Fs值均说明黄海海域口虾蛄种群在历史上存在着一个快速扩张的事件,并且根据τ值和分子钟估计种群扩张时间大约距今5.5万年。本研究结果将为黄海海域口虾蛄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怀头鲇胚胎发育过程卵膜形态结构变化及对孵化影响

      2013, 48(2):241-248.

      摘要 (2560) HTML (0) PDF 1.68 M (2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解剖镜,对黑龙江水域怀头鲇(Silirus soldatovi)成熟卵膜层次构造和受精卵胚胎发育过程中卵膜形态结构变化进行观察,并比较未脱黏和人工脱黏卵受精卵膜的表面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受精卵膜的胶膜表面由一层薄而致密的物质组成,上有微孔构造。未脱黏受精卵膜表面胶膜光滑致密,多孔隙,内有小梁相连,随胚胎发育逐渐膨胀、展开、变薄,破膜期自然脱落。人工脱黏几乎全部脱去鱼卵的胶膜层,从而使卵失去黏性。脱去胶膜层的受精卵膜表面由不规则的颗粒状结构紧密嵌合而成,表面粗糙,胚胎发育过程中颗粒形状变化不大,但颗粒层逐渐变薄而且疏松,直至胚胎破膜而出:胚胎发育后期颗粒层有过早脱落和破洞出现。同时对活体鱼卵进行连续比较观察,讨论了卵膜结构及动态变化与孵化效果的关系。

    • 不同发育时期哲罗鱼卵黄的超微结构

      2013, 48(2):249-255.

      摘要 (2671) HTML (0) PDF 1.55 M (26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不同发育时期哲罗鱼(Hucho taimen)卵黄的超微结构。根据哲罗鱼卵黄物质在卵母细胞中的加工合成、积累以及卵母细胞中参与卵黄颗粒形成的细胞器的变化,可将该鱼卵黄发生分为4个特征时期,即卵黄发生前期、卵黄泡期、卵黄积累期和卵黄积累完成期。卵黄发生前期是指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卵黄物质开始积累前的时期,此时期核仁不断分裂,出现线粒体云和早期的滤泡细胞层、基层和鞘细胞层;卵黄泡期特点主要是细胞器不断变化产生卵黄泡和皮层泡;卵黄积累期的滤泡膜由内向外依次为放射带、颗粒细胞层、基层和鞘细胞层,此时外源性卵黄前体物质不断经过血液汇集于鞘细胞层,后经微胞饮作用穿过胶原纤维组成的基层,经过多泡体作用转运至颗粒细胞内,在细胞内经过加工和修饰形成小的卵黄蛋白颗粒,卵黄蛋白颗粒经微胞饮穿过放射带进入卵母细胞边缘形成的空泡中,不断积累形成卵黄球;进入卵黄积累完成期,卵黄球体积变大,向细胞中心聚集,填满大部分卵母细胞,卵黄积累完毕。

    • 温度对黑鱾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2013, 48(2):256-260.

      摘要 (2822) HTML (0) PDF 839.51 K (2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温度对饱食和饥饿状态下黑鱾(Girella melanichthy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30℃范围内,黑鱾幼鱼在饱食状态下的耗氧率、饥饿状态下的耗氧率、饱食状态下的排氨率和摄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P<0.01),30℃时达到最大,温度为32℃时,均下降;在温度为15~32℃范围内,黑鱾幼鱼在饥饿状态下的排氨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P<0.01),32℃时达到最大。多项指标表明黑鱾幼鱼生长适温在30℃左右。

    • 水产用聚维酮碘对异育银鲫养殖的安全性评价

      2013, 48(2):261-268.

      摘要 (2908) HTML (0) PDF 930.21 K (27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评价水产用聚维酮碘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养殖的安全性,为其在异育银鲫养殖中的安全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参照国家标准及相关法规,在观察了聚维酮碘对小球藻(Chlorella sp.)生长抑制作用、对水产益生菌抑菌效果以及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 straus)、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和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的基础上,分析其对异育银鲫及其养殖水体主要有害理化因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在终浓度为6.00~14.00 mg/L时对小球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小球藻的半数抑制浓度大于14.00 mg/L,对水产益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8~512 mg/L,对大型蚤、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3.44 mg/L、17.63 mg/L。此外,聚维酮碘对异育银鲫的半数致死浓度为74.77 mg/L,而且在养殖水体中加入聚维酮碘至终浓度为0.20~1.40 mg/L后14 d内,随着聚维酮碘浓度的增加,各浓度组异育银鲫养殖水体的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均缓慢下降。本研究证实聚维酮碘低毒,但考虑到其可能对异育银鲫养殖水体中大型蚤等浮游动物存在潜在影响,建议其在异育银鲫养殖中的安全应用浓度应不高于1.34 mg/L,在该安全应用浓度内不会引起养殖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因子含量的增加。

    • 丝光椋鸟的代谢产热特征及体温调节的日周期变化

      2013, 48(2):269-277,280.

      摘要 (2554) HTML (0) PDF 1.62 M (28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代谢产热特征及体温调节的日周期变化,本研究采用开放式氧气分析仪及数字式温度计,测定了丝光椋鸟24 h体温、体重(Mb)和基础代谢率(BMR)的连续变化。结果显示,丝光椋鸟体温、体重及代谢率的日周期变化存在显著差异。丝光椋鸟夜间体温明显低于白昼,其中体温在凌晨5时降至(40.4±0.1)℃;体重昼夜变化明显,且在20:00~次日6:00时雌雄丝光椋鸟体重的下降与时间分别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雌性为 Mb=83.46(±0.12)-0.41(±0.02)t(R2=0.992,P<0.01);雄性为 Mb=76.74(±0.15)-0.39(±0.02)t(R2=0.986,P<0.01)(式中的t代表时间)。丝光椋鸟的BMR在凌晨4时降至最低,为(1.96±0.06)ml/(g·h)。结果表明,丝光椋鸟通过内源性的调节,即夜间降低体温、体重及代谢率等途径,调节生理能量平衡,从而适应昼夜环境变化。

    • >研究简报
    • 微山湖发现中国淡水蛏

      2013, 48(2):278-280.

      摘要 (2883) HTML (0) PDF 843.75 K (3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0年10月23日在山东省微山县韩庄附近的微山湖京杭运河入湖口航道采集到淡水蛏标本32个,经鉴定为中国淡水蛏(Novaculina chinensis),微山湖为该种在我国的最北分布,表明其分布区已延伸至古北界。

    • 甘肃省庄浪县发现六盘齿突蟾

      2013, 48(2):281-283.

      摘要 (2626) HTML (0) PDF 886.27 K (2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2年7月23日至8月3日,笔者等在甘肃省庄浪县通化乡和永宁乡进行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时,采集到一批无尾两栖动物标本。经鉴定其中含有六盘齿突蟾(Scutiger liupanensis) 10只,为该物种在甘肃省的新纪录。

    • 警惕北美牛蛙入侵海南的风险

      2013, 48(2):284-286.

      摘要 (3189) HTML (0) PDF 828.70 K (2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us)的入侵已成为本地两栖动物种群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该物种在中国广泛分布,但在海南尚无分布记录。2011年2~4月,在海南省万泉河沙洲岛附近3个点捕捉到8只成体,其中1只个体已有卵。捕捉点的土壤基质为沙质或泥质,距水边距离0.5~1.5 m,整体坡度为6°~25°,植被盖度75%~90%,生境附近本地两栖动物种类较为丰富。调查结果显示,市场上有牛蛙销售,销量约120只/d;琼海市有饲养牛蛙的记录,且存在粗放式(放养于田间)养殖情况,不排除养殖逃逸的可能;捕捉点附近有佛教组织定期放生,也存在个人放生行为。综合以上结果,万泉河发现牛蛙可能是养殖逃逸或放生所致,是否形成可繁殖的种群尚需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 广东省发现南蝠

      2013, 48(2):287-291.

      摘要 (2560) HTML (0) PDF 1.19 M (3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6年9月19日和2012年11月21日分别于广东省乳源县大桥镇东学仙洞(24°58.1' N,113°11.0' E,海拔559 m)和文刀洞(24°56.5' N,113°6.3' E,海拔440 m)各采集到1号雄性和1号雌性蝙蝠标本,经鉴定为南蝠(Ia io),为该种首次在广东省发现。本文给出了此2只蝙蝠的外形和头骨特征及其相关测量数据,对其回声定位信号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海南及贵州的标本进行了对比。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 鹰鹃在橙翅噪鹛巢中寄生繁殖

      2013, 48(2):292-293.

      摘要 (2738) HTML (0) PDF 877.34 K (3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1年和2012年每年的5月到8月,在甘肃莲花山地区共发现了5例鹰鹃(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在橙翅噪鹛(Garrulax elliotii)巢中寄生繁殖的案例。鹰鹃卵为椭圆形,浅蓝色,卵壳上没有斑点。测量了其中2枚卵,卵重分别为6.9 g和7.2 g,长径 × 短径分别为29.76 mm × 20.40 mm和28.40 mm × 21.68 mm。鹰鹃幼鸟在出壳后的第20天离巢。

    • 酒红朱雀的繁殖生态初步报道

      2013, 48(2):294-297.

      摘要 (2842) HTML (0) PDF 866.83 K (35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2年6月至8月期间,在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3巢酒红朱雀(Carpodacus vinaceus)。巢呈碗状,筑于小云杉(Picea asperata)或小灌木上,距地面高1.5~1.9 m。卵的大小为(21.06±0.59)mm ×(14.81±0.26)mm,重(2.32±0.08)g(n =6)。雌鸟单独孵卵,雌雄共同育雏,孵卵期约14 d,育雏期约13 d。

    • >综述
    • 鱼类嗅觉系统和性信息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2013, 48(2):298-305.

      摘要 (2759) HTML (0) PDF 884.69 K (3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鱼类嗅觉系统包括外部嗅觉器官、嗅神经和嗅球三个部分。嗅觉器官也称为嗅囊,由嗅上皮和髓质组成。气味物质的化学信息主要由嗅上皮上随机分布的嗅觉感受神经元感知,通过嗅神经将嗅觉信息传递到嗅球,嗅球在空间上有不同的功能分区,嗅觉信息经过嗅球各分区整合后分别传入端脑,发挥其生理功能。性信息素在鱼类生殖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嗅觉系统来完成的,其中嗅觉感受神经元上的性信息素受体起着重要作用。鱼类性信息素受体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低浓度特异的性信息素引起嗅觉器官电生理反应或行为反应入手,寻找特异的性信息素受体;二是参照哺乳动物嗅觉受体的研究结果,从嗅觉受体基因遗传保守性入手,研究鱼类性信息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与鱼类性腺的研究进展

      2013, 48(2):306-313.

      摘要 (2961) HTML (0) PDF 861.23 K (2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IGFs系统包含3个配体(IGF-1、IGF-2、IGF-3)、2个受体(IGF-1R、IGF-2R)和6个IGF结合蛋白(IGFBP)。生殖和生长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两者既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是生长轴和生殖轴相交联的关键因子。最近研究表明:鱼类性腺的发育及成熟伴随着细胞分化和组织生长,传统的生长因子IGF-1、IGF-2和最近发现的IGF-3,对鱼类性腺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鱼类特有的配体IGF-3的结构,鱼类IGFs系统的信号通路及其与鱼类性腺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重视和加强中国实验动物的研究

      2013, 48(2):314-318.

      摘要 (2750) HTML (0) PDF 822.44 K (3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实验动物对生物学和医学的重要性凸显。我国的实验动物组织机构和法规条例建设逐步完善,但与国际水准相比仍有差距。因此,应当重视和加强我国实验动物的研究,如实验动物标准化,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动物福利,3Rs技术以及实验动物的产业化,以推动我国生命科学的整体发展。

    • >动态与其他
    • 北京小龙门发现淡尾鹟莺

      2013, 48(2):219-219.

      摘要 (2519) HTML (0) PDF 703.58 K (28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贵州草海发现钳嘴鹳

      2013, 48(2):240-240.

      摘要 (2351) HTML (0) PDF 703.42 K (27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