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47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基于线粒体ND2基因的直翅目部分种类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2012, 47(4):1-10. CSTR:

      摘要 (2933) HTML (0) PDF 1.22 M (3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定了39种直翅目昆虫线粒体ND2基因全长序列,联合GenBank中41种直翅目昆虫的ND2基因序列,探讨ND2基因在解决直翅目系统发育分析上的功效,为建立直翅目的主要类群之间稳定的系统发育关系提供更多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直翅目昆虫的ND2基因序列全长为996~1 029 bp,平均长度为1 020 bp,A+T含量平均为73%。用贝叶斯法(Bayesian,BI)、最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树,SH检验显示,RAxML法构建的ML树似然值最大,与PAUP*的ML法构建的ML树差异显著,而与贝叶斯树和简约树没有明显差异。所有系统树都显示直翅目为单系群;而蝗亚目的剑角蝗科、网翅蝗科、槌角蝗科和斑腿蝗科均不是单系群,锥头蝗科与瘤锥蝗科亲缘关系较近,这与Otte分类系统一致。螽亚目基本由两大分支构成,一支是蝼蛄总科和蟋蟀总科聚集而成,且具有很高的置信度;另一大分支由螽斯总科独自构成。

    • 瓦屋山2种山雀的生态位分化和共存

      2012, 47(4):11-18. CSTR:

      摘要 (2965) HTML (0) PDF 821.00 K (3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黑冠山雀(Parus rubidiventris)和煤山雀(P.ater)在瓦屋山同域分布,生态位相似,是潜在的竞争者。在垂直分布上,煤山雀的生态位宽度为5.237,显著高于黑冠山雀的2.792,而在水平分布和活动基质2个维度上,二者的生态位宽度值相当。尽管3个维度上2种山雀生态位重叠值均大于0.7,但是它们对3个维度上的资源利用分别存在不同的偏好和侧重。2种山雀的身体量度除了喙宽外均有极显著差异,这应该是2种山雀对环境适应的结果。这2种山雀在巢址选择上各项参数差异均不显著,表明适宜的洞巢可能是它们种间竞争的主要对象。2种山雀的种群数量可能与居留类型有关。空间生态位或食物生态位的分离及适宜的种群数量和比例是它们得以共存的几个重要因素。

    • 杂色山雀亲代喂食与子代乞食间的行为

      2012, 47(4):19-27. CSTR:

      摘要 (3150) HTML (0) PDF 929.22 K (3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育雏期,晚成鸟的子代一般都是由双亲共同来抚育,子代为了更好地存活,会用自己的方式竞争获得更多的食物和更好的生存空间,同时亲代也会根据子代的乞食信号来分配食物。2011年3~7月采用针孔摄像技术录制了杂色山雀(Parus varius)育雏期巢内亲代与子代间的行为,统计了亲鸟站位、雏鸟站位、雏鸟乞食强度及亲鸟的喂食情况等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雌雄亲鸟在巢中的站位各有特点,雄鸟在整个育雏期都喜欢站在距离巢口较近的位置;雌鸟站位不太固定,前期离巢口相对较远,中期和后期离巢口相对较近;(2)雏鸟离亲鸟越近,乞食强度越大,获得食物的机会就越多;离亲鸟越远的雏鸟越不爱乞食,所以站位对雏鸟的食物获得影响最大;(3)雌鸟承担主要的育雏任务,喂食频率远大于雄鸟;(4)育雏期的不同阶段雏鸟乞食强度、亲鸟喂食频率变化很大:中期雏鸟乞食强度最大,亲鸟喂食频率最高,后期雏鸟乞食强度最弱;(5)整个育雏期雌性亲本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爱行为,但雄性亲本在中、后期更偏爱体型大的雏鸟。可见杂色山雀子代的行为和体型大小影响着亲代的食物分配,亲代也会根据雏鸟日龄调整站位和喂食行为。

    • 长期强迫运动对大绒鼠体重、能量代谢和血清瘦素的影响

      2012, 47(4):28-35. CSTR:

      摘要 (2596) HTML (0) PDF 913.51 K (26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物稳定体重的维持需要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平衡。运动是影响动物能量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运动对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的生理学效应,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强迫运动训练(运用小鼠封闭跑台)8周后大绒鼠的体重、代谢率、摄入能、血清瘦素和身体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强迫运动训练8周对大绒鼠的体重无显著影响;大绒鼠的代谢率和摄入能均显著增加,训练8周后静止代谢率较对照组增加了29.9%,运动最大代谢率较对照组增加了10.7%;强迫运动训练8周组的身体脂肪重量比对照组降低了28.9%,血清瘦素水平比对照组下降了27.4%,对照组的瘦素与体脂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运动组则不具有相关性;运动组的肝重量和消化道重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而体水重量则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在强迫运动训练期间大绒鼠主要通过动员储存的脂肪、增加代谢率和食物摄入的方式来维持自身的体重及能量平衡。瘦素在长期强迫运动过程中对身体脂肪含量的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 >珍稀濒危动物
    • 乌鲁木齐市区越冬期长耳鸮的食性分析

      2012, 47(4):36-40. CSTR:

      摘要 (2832) HTML (0) PDF 1.29 M (30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9~2011年间,利用食团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越冬长耳鸮(Asio otus)的食性进行分析。3年累计收集长耳鸮食团683份,辨认出1 132只猎物。分析结果表明,长耳鸮在冬季共捕食小型哺乳类6种,鸟类2种。小家鼠(Mus musculus)是最常见的食物,占总捕食量的53.45%。小型哺乳类是长耳鸮的主要食物,它在食物组成中出现的总频率为88.16%,以生物量计,小型哺乳类占食物构成的95.13%。长耳鸮的食物组成年度间差异显著,与当地猎物资源多样性和可获得性密切相关,表明长耳鸮可能采用机会主义者的捕食策略。

    • 乌鸫的繁殖行为与坐巢行为初步观察

      2012, 47(4):41-47. CSTR:

      摘要 (2807) HTML (0) PDF 863.92 K (38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于2009年3~7月、2010年3~6月,采用焦点动物观察法和全事件行为记录法对乌鸫(Turdus merula)的孵卵及育雏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鸫是雌鸟孵卵,在孵卵期出现卵损失现象,具补卵行为;孵卵前期与后期的坐巢行为存在差异,且其坐巢时间、频次和坐巢率有随孵卵数递增的趋势。双亲育雏但以雌鸟为主,喂食模式3种:雌鸟喂食、雄鸟喂食、雄鸟将食物递给雌鸟由雌鸟喂食。随着雏鸟日龄的增长,喂食次数增多,暖雏行为减少,至育雏后期未观察到暖雏行为。为权衡孵卵期和育雏前期的能量分配,乌鸫在孵卵期及育雏前期分别采取时间长而频次少和时间短而频次多的坐巢策略。

    • >技术与方法
    • piggyBac转座子介导的转基因叉尾斗鱼的构建

      2012, 47(4):48-54. CSTR:

      摘要 (2989) HTML (0) PDF 911.62 K (2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piggyBac转座子在鱼类动物中应用的可能性,以包含家蚕(Bombyx mori)肌动蛋白3启动子驱动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基因的piggyBac质粒为载体,以及一个包含piggyBac转座酶的辅助质粒,采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其导入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受精卵中,利用PCR技术证实了piggyBac转座子能够介导EGFP基因进入叉尾斗鱼基因组,并能够稳定遗传到下一代,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EGFP基因遗传到G1代的阳性鱼占交配鱼比率,即外源基因整合率为12.30%。实验证明, piggyBac质粒有可能成为水产动物转基因实验的新型载体。

    • 秦岭大熊猫精液的细管冷冻保存

      2012, 47(4):55-61. CSTR:

      摘要 (3017) HTML (0) PDF 1.06 M (2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8年3月1日至4月27日和2009年3月3日至5月1日,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对处于繁殖期内的4只雄性秦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qinlingensis)精液进行了细管冻精实验。比较组成不同的4种稀释液:葡萄糖-果糖-柠檬酸三钠-卵黄-甘油-双抗(稀释液1)、葡萄糖-蔗糖-柠檬酸三钠-卵黄-甘油-双抗(稀释液2)、葡萄糖-柠檬酸三钠-卵黄-甘油-双抗(稀释液3)和美国进口的TEST(加入3.5%甘油),以及直接降温平衡法(方法1)与逐级降温平衡法(方法2)2种冷冻保存操作方法,对秦岭大熊猫精液进行细管冷冻保存后精子活力和顶体完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液1的精子活力为46.25%±11.67%,顶体完整率为80.75%±7.89%,TEST的精子活力为48.75%±8.54%,顶体完整率为84.50%±7.59%,两者的精子活力和顶体完整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都明显高于稀释液2(P﹤0.01)和稀释液3(P﹤0.01);采用方法1冷冻保存秦岭大熊猫精液,解冻后精子的活力和顶体完整率分别为45.67%±10.54%和81.37%±8.42%,都显著高于方法2(P﹤0.01);方法1解冻后畸形率为23.50%±3.51%,明显低于方法2(P﹤0.01)。经比较确定,方法1(用稀释液1)是一种较好的细管冷冻保存秦岭大熊猫精液的方法。

    • >自然保护区
    • 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2012, 47(4):62-67. CSTR:

      摘要 (3046) HTML (0) PDF 846.02 K (3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掌握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2008~2011年,作者每年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莽山自然保护区)对10条调查样带(长3~6 km,单侧宽5 m)内的两栖动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将该保护区海拔400~1 800 m的区域按200 m均匀地分为7个海拔小带,对两栖动物垂直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莽山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两栖类36种,隶属2目7科。其中以蛙科17种和角蟾科6种为多;其动物区系组成以34种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并以17种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中国特有种12种。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棘腹蛙(Paa boulengeri)和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为莽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新纪录。莽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垂直分布现象较明显,大致以海拔1 400 m为分界点,两栖动物物种组成有较大变化;海拔600~800 m小带的物种数最多。最后基于历史资料,分析了两栖动物多样性的历史变迁。

    • >基础资料
    • 黄鳝体内寄生胃瘤线虫的染色体核型及G-带分析

      2012, 47(4):68-73. CSTR:

      摘要 (2803) HTML (0) PDF 868.47 K (2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片,对寄生于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腔内的胃瘤线虫(Eustrongylides ignotus)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胃瘤线虫体细胞有12条染色体,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12=10 m+2 sm。由5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性别决定模式为XX-XY,其中X、Y和1~4号染色体都为中着丝粒染色体,5号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每对染色体都有特定的G-带带型。

    • 大竹蛏胚胎发生及稚贝发育基本特征

      2012, 47(4):74-81. CSTR:

      摘要 (2900) HTML (0) PDF 1012.34 K (3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胚胎发生及稚贝发育进行显微观察,探究大竹蛏胚胎及幼虫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大竹蛏胚胎及幼虫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卵裂、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D形幼虫、稚贝。在日平均水温为22.4℃时,受精后20~24 h发育成D形幼虫,5~7 d变态为稚贝,38 d稚贝已具备成贝形态,壳长壳高比为2.60。从受精卵到附着所需积温为3 088.79~5 005.19℃·h。稚贝先形成出水管,后形成进水管,最终形成"一管双孔"。壳长与壳高关系式为y=150.37e0.002 7x,x为壳高(μm),y为壳长(μm), R2=0.985 5,P<0.01;壳长与日龄关系式为y=143.38e0.091 6x,x为日龄(d),y为壳长(μm),R2=0.979 5,P<0.01;壳高与日龄关系式为y=33.979 x-15.450,x为日龄(d),y为壳高(μm),R2=0.987 3,P<0.01。

    • 埋植雌二醇对养殖中华鲟雌性幼鱼血清生理指标的影响

      2012, 47(4):82-88. CSTR:

      摘要 (2948) HTML (0) PDF 874.28 K (30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硅橡胶作载体,将剂量30 mg/kg的雌二醇(estradiol)埋植入人工养殖11龄、平均体重46.00 kg的雌性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背部肌肉内。埋植前及埋植后的第30、120、200天从尾部取血,测定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和卵黄蛋白原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除血糖含量无显著变化外,实验组鱼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卵黄蛋白原的含量显著升高。此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外源物质促进中华鲟卵巢发育的可能途径奠定前期基础。

    • 鳜慢肌胚后发育与生长特征

      2012, 47(4):89-95. CSTR:

      摘要 (2720) HTML (0) PDF 980.56 K (2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鱼类快肌和慢肌分别占据骨骼肌的不同位置,表现不同的生长发育特征。为了解鳜(Siniperca chuatsi)慢肌纤维的胚后发育特征,本研究通过制作孵化后1~33日龄鳜个体的石蜡切片,采用慢肌特异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了背鳍起点处躯干横切面慢肌的发育变化特征,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统计慢肌纤维的数目和面积。结果表明,孵化后鳜仔鱼慢肌位于水平肌隔附近,呈楔形,向背、腹两侧生长。孵化后1~9日龄为单层肌纤维,11日龄发育为多层肌纤维,19日龄覆盖侧线附近,33日龄延伸至背侧第2背肌节、腹侧腹部肌肉2/3处,并在水平肌隔和侧线处分别形成两个肌群。位于骨骼肌最外层的扁平状表层细胞,可能为慢肌增生生长的主要来源。躯干单侧慢肌肌纤维数目由孵化后6个增加至315个,总面积从13.18 μm2增加到7 839.58 μm2,孵化后13日龄的增生生长占优势,其他发育阶段,肥大生长一直占主导优势。

    • 松江鲈鱼皮肤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

      2012, 47(4):96-103. CSTR:

      摘要 (2979) HTML (0) PDF 2.02 M (26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成体皮肤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松江鲈鱼体表不同部位皮肤的厚薄不一,但基本结构相似。皮肤由表皮和真皮层构成。松江鲈鱼的皮肤裸露无鳞,表皮层较薄,由约4~8层细胞构成,主要由复层上皮细胞和黏液细胞及基底细胞组成。表层细胞呈扁平、多边形, 细胞之间主要靠桥粒紧密连接,连接处形成增厚的边缘嵴状突起。表皮细胞游离面向内凹陷,表面形成指纹状微嵴。黏液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散布在上皮细胞之间。黏液细胞内的黏原颗粒具有椭圆颗粒状、均匀致密的块状和疏松丝状3种不同形态。真皮通过基膜与表皮相连,由稀疏层和致密层构成。真皮结缔组织在腹部较厚而在其他部位较薄。表皮与真皮连接处有色素层,头部、背部、尾柄和体侧皮肤色素细胞分布多,色素层明显,而腹部和颏部皮肤缺少色素。松江鲈鱼黄河群体真皮层中有角质棘状突起,而滦河群体则无。头部、体侧和尾柄处皮肤上还分布有侧线孔和表面神经丘等感觉器官。

    • 刀鲚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形态学结构

      2012, 47(4):104-113. CSTR:

      摘要 (2905) HTML (0) PDF 1.53 M (27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长江刀鲚(Coilia nasus)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形态学结构。结果显示,刀鲚体长,口裂大,含有犬齿状的颌齿和尖锥状的腭齿,具有5对鳃弓,鳃耙长度明显大于鳃丝且表面附着不规则绒毛状细齿;胃呈"Y"型,胃与肠连接处具有16~21个指状环形幽门盲囊;肠为直肠,较短,比肠长为0.241±0.080;肝分为两叶,胰为独立的器官。刀鲚口咽腔为复层鳞状上皮,含有腺体、大量椭圆形黏液细胞、少量杯状细胞及味蕾;胃黏膜都为典型的单层柱状上皮,含有较多由上皮凹陷形成的胃小凹和胃腺;幽门盲囊具有20~25个丰富的褶皱,占满大部分幽门盲囊腔,黏膜层具有微绒毛;中肠黏膜上皮最发达,形成的褶皱细长且连接成网状,单层柱状上皮与复层扁平上皮交替分布。观察结果表明,刀鲚消化系统具有典型肉食性鱼类特征。

    • 温度对花斑副沙鳅仔鱼发育、摄食及不可逆点的影响

      2012, 47(4):114-120,129. CSTR:

      摘要 (2695) HTML (0) PDF 1.33 M (3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1年4~5月,研究了温度对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早期仔鱼的发育、初次摄食时间、群体摄食率及不可逆点(PNR)的影响。结果发现,花斑副沙鳅仔鱼出膜后2 d已开始摄食;初次群体摄食率最高值出现在卵黄囊耗尽后的1~2 d,花斑副沙鳅仔鱼的摄食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仔鱼抵达 PNR 的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22℃时,仔鱼的 PNR出现在出膜后的8.0~9.0 d; 26℃时,PNR为7.0 d; 28℃时,PNR为5.5 d; 30℃时,PNR为5.0 d。最大初次摄食率至PNR之间为不可逆饥饿期,22℃时为3.5 d, 30℃时仅为1.5 d,说明温度越高,仔鱼耐受饥饿的能力越差,越不利于仔鱼的存活。研究认为,温度对花斑副沙鳅仔鱼发育、摄食及不可逆点的影响较大;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应根据温度确定投饵时间,适时投饵对仔鱼的成活显得尤其重要。

    • 斑块质量对大斑啄木鸟冬季觅食行为的影响

      2012, 47(4):121-129. CSTR:

      摘要 (2850) HTML (0) PDF 842.61 K (3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冬季对食物斑块的利用对策,2011年1月和2012年2~3月,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的农田防护林中,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观察了大斑啄木鸟在食物斑块的觅食行为,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斑块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比较不同质量斑块中大斑啄木鸟的觅食频次、停留时间、觅食成功频次及觅食成功率等指标,分析斑块质量对其觅食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质量斑块中大斑啄木鸟的觅食频次、停留时间、觅食成功频次差异都极显著,但觅食成功率差异不显著;除停留时间外,不同性别间觅食差异不显著。大斑啄木鸟的觅食频次、停留时间、觅食成功频次与斑块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觅食成功率与斑块质量相关性不显著。大斑啄木鸟倾向于在质量水平高的斑块觅食,表现为在这些斑块停留时间更长、往返次数更频繁;但觅食成功率不受斑块质量影响,这可能是大斑啄木鸟适应不同觅食环境的一种生存本能。

    • 急性低氧应激下甘肃鼢鼠与SD大鼠血清儿茶酚胺类激素含量比较

      2012, 47(4):130-134. CSTR:

      摘要 (2558) HTML (0) PDF 812.84 K (3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酶标记技术,测定了人工模拟急性低氧状态下,不同时程低氧暴露组的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与SD大鼠(Rattus norregicus)血清儿茶酚胺类激素含量。结果表明,常氧状态下SD大鼠血清儿茶酚胺含量显著高于甘肃鼢鼠(P<0.05),甘肃鼢鼠及SD大鼠血清儿茶酚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在急性低氧初始阶段(0.5~4.0 h)均呈上升趋势,其他时程组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SD大鼠在低氧应激6.0 h后血清儿茶酚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急剧下降,并在低氧6.5~7.0 h死亡,甘肃鼢鼠血清内2种激素的含量随低氧时程加大而呈现增高趋势,未出现死亡现象,说明甘肃鼢鼠对低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 >研究简报
    • 角蟾科一新亚种——炳灵角蟾梵净山亚种

      2012, 47(4):135-138. CSTR:

      摘要 (2779) HTML (0) PDF 1.27 M (28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角蟾科一新亚种,该亚种具角蟾属特征,与峨眉角蟾种组中的炳灵角蟾(Megophrys binlingensis)形态特征最为相近,但与该组成员又有明显区别,被命名为炳灵角蟾梵净山亚种(M. b. fanjingmontis subsp. nov.)。本亚种主要鉴别特征为犁骨棱较弱,后端无犁骨齿,上颌有细齿;第一、二指上婚刺细密,趾侧缘膜窄;体腹面斑少,两侧黑褐色长形斑明显;体型较大,雄性头体长大于60.00 mm;趾间具1/3蹼。

    • 广东省两栖动物新纪录——长肢林蛙

      2012, 47(4):139-142. CSTR:

      摘要 (2615) HTML (0) PDF 897.98 K (2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1年10月,在广东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5只长肢林蛙(Rana longicrus),为广东省两栖动物新纪录。长肢林蛙此前仅发现于台湾,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此新纪录的发现对于促进认识长肢林蛙的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 >综述
    • 世界范围内“四大家鱼”入侵现状及其适应特性

      2012, 47(4):143-152. CSTR:

      摘要 (2865) HTML (0) PDF 871.47 K (3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原产中国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和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即"四大家鱼",已分别被引入到世界上很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其中将近一半的地区成功入侵,远高于一般入侵生物的建群概率。这与其自身的高繁殖力、宽广的生理耐受性和食性,以及遗传结构多样性等特征有关,还与新栖息地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四大家鱼野外繁殖所需的具有一定流量、流速、足够长且通畅的河道,是其成功入侵的必备环境因素;气候因素也影响四大家鱼成功入侵的概率。此外,入侵地的饵料丰度以及与其他入侵生物的协同作用,也能促进四大家鱼在引入地建群之后的入侵速度和程度。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