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3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Hg2+在中华绒螯蟹幼蟹鳃内的积累及其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2008, 43(1):1-7.

      摘要 (2550) HTML (0) PDF 432.48 K (3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实验,研究不同浓度汞(Hg2+)的水环境中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鳃内汞积累情况及对鳃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幼蟹的鳃能够从水环境中迅速积累汞,Hg2+浓度为10、50、100μg/L组的水环境中幼蟹鳃内汞含量分别为4.56、25.53、46.51μg/g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幼蟹鳃内汞含量1.68μg/g干重(P<0.05);水环境Hg2+浓度为200、300μg/L组的幼蟹鳃内汞含量达到了183.75和283.36μg/g干重,对水体Hg2+蓄积倍数达到了910.35和939.60。光镜观察低浓度组汞能够诱导鳃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如上皮细胞肿胀、鳃叶厚度增加、端部膨胀等;高浓度组则会导致鳃叶上皮细胞崩解,鳃组织结构完全破坏。以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鳃内汞含量同水体汞浓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并能够在组织形态上有所体现。鳃是中华绒螯蟹最容易接触水体Hg2+的器官,同时也是蓄积汞的主要器官之一,水体高浓度的Hg2+能够对鳃的组织结构造成明显的破坏,严重影响幼蟹存活率。

    • 长江口邻近水域刀鲚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变异与遗传多样性

      2008, 43(1):8-15.

      摘要 (2645) HTML (0) PDF 868.56 K (4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克隆测序获得了采自长江口九段沙、钱塘江口、舟山等3个地点35尾刀鲚(Coilia nasus)的mtDNA控制区全序列,分析了控制区序列的变异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长江口邻近水域刀鲚的mtDNA控制区序列具有长度多态性,全长为1214~1291bp,主要是在第358位点处有以"CTA TGT ATT ATA TTA CAT ATA TTA TGG TAT AGT ACA TA"38bp为单位的1~2次片段重复。种群遗传结构分析显示,长江口邻近水域刀鲚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为0.9983,3个群体的平均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262,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进化潜力。3个刀鲚群体间的分化指数FST仅为0.012~0.053,而基因交流值Nm却达9.90~40.62。群体间K2-P遗传距离与AMOVA分析结果也表明,长江口及毗邻地区的刀鲚没有发生地理分化。以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构建的NJ树揭示,3个群体的个体组成了2个谱系,但这2个谱系与地理分群并不相关。依据分子钟理论,推测这两个谱系的分化发生在更新世末期。

    • 无蹼壁虎视网膜GFAP免疫阳性的分布和衰老相关性变化

      2008, 43(1):16-20.

      摘要 (2114) HTML (0) PDF 282.60 K (2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结合数学形态学技术观察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视网膜的分布及与衰老相关性变化。结果显示,GFAP免疫阳性结果主要位于视网膜的Müller细胞内侧端的胞体、突起和膨大的终足,胞体外侧端呈弱阳性。比较成年组与老年组视网膜中央区GFAP免疫阳性形态学参数显示:老年组GFAP免疫阳性Müller细胞短径较成年组增粗;老年组GFAP免疫阳性细胞的光密度值较成年组增高;老年组视网膜各层GFAP免疫阳性面积占视网膜总面积的百分率较成年组增高。GFAP在无蹼壁虎视网膜的分布特点及年龄相关性变化,提示Müller细胞可能通过增加GFAP表达或减弱分解来参与视网膜衰老过程中的生理功能调节。

    • 两种竹鸡线粒体DNA的遗传变异

      2008, 43(1):21-25.

      摘要 (2525) HTML (0) PDF 255.48 K (3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与棕胸竹鸡(B.fytchii)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1142bp的序列,分析二者间的遗传变异。两种竹鸡间共发现32个变异位点,其中20个转换,12个颠换。灰胸竹鸡mtDNA控制区的碱基含量T34.26%、C25.98%、A24.84%和G14.96%,棕胸竹鸡的分别是T34.47%、C25.60%、A25.03%和G14.93%。t-检验分析显示,两种竹鸡mtDNA控制区的T和C含量差异显著。在系统发生树上,两种竹鸡在系统发生树各聚成一支,支持率达到100%。两种竹鸡间的遗传距离是0.0396。根据分子钟计算,它们大约在200万年前分歧进化。推测它们的物种形成主要受更新世第二次寒冷期的影响。

    • 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2008, 43(1):26-30.

      摘要 (2230) HTML (0) PDF 358.50 K (2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激活素具有调节激素分泌以及神经保护等多种作用,最近在小鼠脑内发现的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ARIP1)具有介导激活素信号传导作用,但有关ARIP1的分布情况仍然不清楚。本研究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ARIP1在脑及脑外的表达与分布情况。RT-PCR检测发现ARIP1 mRNA不仅在大脑、小脑表达,在垂体、肾上腺以及睾丸也有明显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大脑、小脑、垂体、肾上腺和睾丸均有不同程度的ARIP1免疫染色反应,小脑中浦肯野细胞着色明显,大脑主要是海马和下丘脑,在神经垂体、腺垂体的嗜碱细胞以及肾上腺网状带、球状带、束状带中均有表达,睾丸间质细胞也可见ARIP1成熟蛋白表达。结果提示,ARIP1不仅参与脑神经细胞的信号传导调节,也可能参与神经内分泌腺的功能调节。

    • 猪单个卵母细胞体外转录体系的建立

      2008, 43(1):31-37.

      摘要 (2399) HTML (0) PDF 858.58 K (3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SMART)技术对猪单个体外成熟培养的MⅡ期卵母细胞进行了扩增,在此基础上,利用T7体外转录技术进行体外转录,aRNA浓度达到1.962μg。通过联合SMART技术和T7体外转录技术,mRNA浓度扩增了2.3×104倍左右,这个数量级已基本能满足cDNA array等通量筛选研究的需求。本研究为珍贵和微量的生物材料进行高通量筛选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体系。

    • >珍稀濒危动物
    • 笼养黑颈长尾雉能量摄入的季节变化

      2008, 43(1):38-43.

      摘要 (2241) HTML (0) PDF 281.20 K (2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采用全部收粪法实验和统计分析,对饲养于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园的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进行了不同季节能量摄入的研究。实验测得了4个不同季节(全年12个月和12组温度)的总摄入能、代谢能、排泄能。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组黑颈长尾雉的总摄入能、代谢能、排泄能与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能量消化效率有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相同季节里,4年组黑颈长尾雉的能量消化效率高于1年组黑颈长尾雉。对黑颈长尾雉而言,8月(30℃)的代谢能处于最低,30℃是否是最适温度,有待进一步探讨。

    • 黄山短尾猴社群中的架桥行为

      2008, 43(1):44-49.

      摘要 (2399) HTML (0) PDF 1.63 M (2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7年3~5月,采用随机取样法对黄山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YA1群架桥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架桥行为发生次数存在极显著差异(t=3.912,df=10,P<0.01)。成年组雄性个体是主要发起者(Z=-2.1888,P<0.05)和接受者(Z=-2.5238,P<0.05),但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个体发起次数(Z=-1.755,P>0.05)无显著差异,接受次数(Z=-2.201,P<0.05)差异显著。架桥行为多采用雄性婴幼猴(Z=-2.437,P<0.05)(F=6.735,df=2,P<0.05)作为媒介,母亲序位影响婴幼猴在架桥中被使用的次数(Z=-3.724,P<0.01)。不同序位雄性(F=2.947,df=4,P<0.05)和雌性个体(F=5.320,df=4,P<0.05)架桥行为发起模式主要是第Ⅰ类。雌性个体选择具有亲缘关系的个体作为架桥媒介(Z=-2.490,P<0.05),但雄性个体对母系亲属后代无明显选择性(Z=-0.866,P>0.05)。短期研究表明,黄山短尾猴社群中的架桥行为主要采用第Ⅰ类模式;亲缘关系不一定是影响架桥行为媒介选择的主要因素;架桥行为具有缓解群体间竞争压力的作用。

    • >技术与方法
    • 不同甘油浓度与平衡时间对食蟹猴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

      2008, 43(1):50-55.

      摘要 (2327) HTML (0) PDF 282.92 K (25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了不同甘油浓度(3%、5%、7%、11%)和不同平衡时间(30、60、90、120min)对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以建立和优化食蟹猴精液冷冻的程序。参照TTE稀释液成分组成改良型TTE,冷冻前和解冻后均检测精子的活力、畸形率、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率。结果显示,平衡时间为30min时精子的冷冻解冻后活力、复苏率均高于平衡时间90min和120min组,差异显著(P<0.05),比60min组稍好;甘油浓度为3%、5%组的精子冷冻解冻后活力及复苏率均高于甘油浓度11%组,差异显著(P<0.05),比7%组好;不同甘油浓度各组间以及不同平衡时间各组间畸形率、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在食蟹猴精液冷冻中,在改良TTE中加入3%~5%的甘油且平衡30min可以获得较好效果,精子冻后活率和复苏率达到45%和62%。

    • >自然保护区
    • 洪泽湖冬春季鱼塘生境中鹬类群落特征与栖息模式

      2008, 43(1):56-62.

      摘要 (2603) HTML (0) PDF 347.28 K (3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5年冬季和2006年春季及冬季对洪泽湖东部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淮河入洪泽湖河口处(33°06′~33°07′N,118°29′~118°30′E)人工鱼塘生境中鹬类群落进行了研究。设置了4个样地,总面积157hm2。共记录到鹬类19种,其中冬季10种,春季15种。从数量上看,冬季鱼塘中的鸟类总数量远大于春季。在冬春季滞留期间,鹬类种群数量变动比较剧烈,反映了其迁徙集中的特点。鹬类主要在鱼塘生境中休息和觅食,对鱼塘内泥滩和浅水区小生境利用率最高。洪泽湖地区的鱼塘生境和渔业方式使鱼塘成为鹬类冬、春季的重要栖息地。

    • >基础资料
    • 安徽南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2008, 43(1):63-68.

      摘要 (2487) HTML (0) PDF 1.09 M (30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对安徽南漪湖12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39种,隶属于3门28属。大型底栖动物的现存量在2003年冬季出现最高值,密度最低值出现在2004年夏季。软体动物的现存量占绝对优势,其优势种为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铜锈环棱螺(B.aeruginosa)和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年均值分别为0.83、0.51和0.77。南漪湖西部物种数、物种多样性、现存量均较东部高。建闸蓄水后,南漪湖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水深增加,大型底栖动物的现存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 广东中山水栖寡毛类区系调查

      2008, 43(1):69-74.

      摘要 (2292) HTML (0) PDF 770.70 K (2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区内分布江河、溪流、水库、池塘等多种水体,迄今未见对该地区水栖寡毛类区系的研究报道。通过2005年6月和12月两次调查,记述中山市水栖寡毛类31种,隶属4科16属,包括1个国内新纪录种即扇形管盘虫(Aulophorus flabelliger)以及19个广东省新纪录种。区系分析表明,中山有较多的喜温种类。

    • 虾夷扇贝精子的超微结构

      2008, 43(1):75-81.

      摘要 (2349) HTML (0) PDF 338.94 K (2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扫描和透射电镜研究了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精子的超微结构。虾夷扇贝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全长50μm左右,头部长约3μm。精子主要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顶体突出,呈倒"V"形;顶体下方为精核,电子密度较高且占头部大部分,具有核前窝(anterior nuclear fossa)、核后窝(posterior nuclear fossa)和植入窝(implantation fossa);4~5个近圆形的线粒体围绕着中心粒复合体形成精子的中段。尾部细长,尾部鞭毛横切面为典型的"9+2"结构。

    • 日本七鳃鳗类淋巴细胞的分离及细胞学特征

      2008, 43(1):82-87.

      摘要 (2021) HTML (0) PDF 720.33 K (2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分离纯化并鉴定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血液中的类淋巴细胞,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层,并得到分离单个核细胞层的最佳分离液比重为1.092。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分离到的单个核细胞层细胞进行分选,根据细胞的前向光及侧向光散射特征成功分选出类淋巴细胞,分选效率为95.68%,每毫升外周血可分离纯化得到类淋巴细胞2.4×106个。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七鳃鳗类淋巴细胞,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表面有突起、无微绒毛,胞质内含有板状嵴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液泡等。淋巴细胞异质性实验结果表明,日本七鳃鳗血液白细胞中尚未发现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分化。

    • 蓝太阳鱼第一次性周期性腺发育的组织学

      2008, 43(1):88-95.

      摘要 (2169) HTML (0) PDF 650.77 K (3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蓝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是广东省于1997年从北美引进的小型淡水鱼类,本文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蓝太阳鱼的性腺发育进行了研究。蓝太阳鱼的性腺发育程序可以分为5个时期。在1月龄,卵巢和精巢处于第Ⅰ期;2~3月龄时,卵巢和精巢发育到第Ⅱ期;4月龄时发育到第Ⅲ期;5~6月龄时发育到第Ⅳ期;7~8月龄时达到性成熟第Ⅴ期。过冬时,卵巢退化到第Ⅱ~Ⅲ期,而精巢仍停留在第Ⅴ期。成熟卵巢的成熟系数为2.80%~8.10%,成熟精巢的成熟系数为1.45%~3.45%。精巢和卵巢发育都为不完全同步型,且精巢发育比卵巢稍快。蓝太阳鱼的繁殖期在广州地区为3~11月,为多次产卵类型。本文从生殖和生长的关系上对蓝太阳鱼生长缓慢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将蓝太阳鱼作为一种鱼类实验动物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 6个地区青海湖裸鲤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2008, 43(1):96-101.

      摘要 (2364) HTML (0) PDF 811.18 K (2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青海湖6个不同地区的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 alskii)肌肉主要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淡水青海湖裸鲤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大于(P<0.05)其他5个地区,蛋白含量显著大于(P<0.05)黑马河青海湖裸鲤肌肉的蛋白含量,6个地区青海湖裸鲤肌肉营养成分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总体上,青海湖裸鲤肌肉(鲜样)中粗蛋白含量为17.26%~18.87%;粗脂肪含量为1.51%~3.37%;灰分含量为1.42%~1.61%;18种氨基酸总量15.48%~17.16%,其中除色氨酸外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6.38%~7.05%,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5.82%~6.49%。青海湖裸鲤肌肉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与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尤其是淡水青海湖裸鲤品质更佳,淡水的生态环境可能更适合青海湖裸鲤的生长。

    • 洞庭青鲫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营养价值评定

      2008, 43(1):102-108.

      摘要 (2207) HTML (0) PDF 314.29 K (26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2002年在湖南澧县澧水尾闾、洞庭湖区边缘化的封闭型湖泊——北民湖发现的洞庭青鲫(Carassius auratus var.dongtingking)(n=15)的含肉率和肌肉中的生化成分、比能值及氨基酸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洞庭青鲫的含肉率为52.18%;其肌肉生化成分(鲜重百分比)为:水分78.14%,蛋白质18.63%,脂肪1.51%,灰分1.22%,比能值5.09kJ/g及E/P值27.32kJ/g。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866.12mg/g(干重比);其中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8.21%(盐酸水解法);支/芳值达2.81,接近人体正常所需;4种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50.39%。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标准,洞庭青鲫的第一限制因子是甲硫氨酸和胱氨酸,其次是缬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即洞庭青鲫氨基酸含量与组成与彭泽鲫(C.a.var.pengze)、异育银鲫(C.a.var.allogynogeneticrp)、萍乡肉红鲫(C.a.var.pingxing red)相比,均存在差异。

    • 中国蟾蜍属精子形态比较

      2008, 43(1):109-115.

      摘要 (2948) HTML (0) PDF 639.34 K (3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采自我国的蟾蜍属(Bufo)7种(亚种)的精子形态,对精子各部位量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表明,该属7种(亚种)精子的形态基本相同,精子由头部、中片和尾部组成,头部细长微弯且前端渐尖,中片有球状突起,尾部长,由轴纤维、轴丝和波动膜构成。与已有报道的两栖动物的精子形态相比较,蟾蜍属精子与无尾类其他科精子形态差别较大,而与有尾类精子形态相似。本文认为两栖动物精子形态和量度在科间存在明显差异;两栖动物精子形态的差异可能与其繁殖模式有关。

    • 4种雀形目鸟消化道形态特征

      2008, 43(1):116-121.

      摘要 (2389) HTML (0) PDF 958.63 K (29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鸟类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与其食性密切相关。本文对红点颏(Luscinia calliope)、红喉姬(Ficedula parva)、栗(Emberiza rutila)和普通朱雀(Carpodacus erythrinus)4种雀形目鸟类的消化道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显示,4种鸟的总消化道长度和各消化器官的长度(胃长度除外),消化道总重量和各消化器官的重量均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植食性鸟(普通朱雀)具有相对较长的消化道,而食虫鸟(红点颏和红喉姬)则具有相对较高的消化道重量。实验证明,鸟类不同的食性特征塑造了不同的消化道适应对策。

    • 广州地区鸟类资源本底调查及其整体特征分析

      2008, 43(1):122-133.

      摘要 (2486) HTML (0) PDF 325.82 K (3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广州作为大都市,对其动物资源的本底调查和研究,可为了解和掌握城市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2005年4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固定样带法对广州地区鸟类资源进行了6次大规模调查。结果如下:(1)共记录到鸟类251种,隶属于18目54科,占全国鸟类物种数(1331种)的18.86%。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2种,新记录到鸟类116种;(2)从居留类型看,留鸟123种,冬候鸟88种,夏候鸟37种,旅鸟38种,迷鸟8种;(3)在4个调查区中,森林区鸟类物种数最多,为164种,且Shannon指数最高,为3.395;沿海湿地区最低,物种数为105种,Shannon指数为2.407;城市区和农田灌丛区物种数分别为116种和147种,Shannon指数分别为3.008和3.250;(4)季节上,3月物种数最多,有130种,6月最少,有90种,9月和12月分别是102种和126种。12月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只有2.424,其他月份差异不大,在3.550~3.650之间。结果表明:(1)广州地区鸟类资源丰富,综合各类调查数据估计,广州地区的鸟类种数可达300种左右;(2)大规模的长期性系统调查对掌握和认识区域性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尤为重要,而该类调查的缺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3)广州地区鸟类在不同区域和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说明城市化影响已开始显现;(4)广州是候鸟的重要分布区,在候鸟的保护上具有重要地位。

    • 锡林河湿地鸟类调查

      2008, 43(1):134-139.

      摘要 (2085) HTML (0) PDF 259.34 K (2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5~2006年采用固定半径样点法和样线法对锡林河湿地4种生境的鸟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7种,隶属于12目33科。其中留鸟11种,占该地区鸟类总数的11.34%;夏候鸟68种,占70.10%;旅鸟15种,占15.46%;冬候鸟3种,占3.09%;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2种。繁殖鸟(包括夏候鸟和留鸟)79种,构成了该地区鸟类的主体。在繁殖鸟中,属于北方型的有68种,占86.08%,反映出明显的古北界特征。

    • 瓶鼻海豚肌肉组织营养组成特征分析

      2008, 43(1):140-146.

      摘要 (2239) HTML (0) PDF 1.69 M (2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2只瓶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肌肉组织的营养组成。分析部位包括胸腔内肌肉、背肌、腹肌和尾肌四个部分。分析结果表明,2只海豚腹肌和尾肌粗脂肪含量较其他部位高,蛋白质及灰分在肌肉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不明显。海豚不同部位氨基酸组成具有极高的一致性,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均为谷氨酸,最低的是胱氨酸,胸腔内肌肉和背肌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但不同部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基本相当。海豚肌肉组织均存在棕榈酸(16:0)、棕榈油酸(16:1)、硬脂酸(18:0)、油酸(18:1)、EPA(20:5ω-3)及DHA(22:6ω-3)等脂肪酸,这些脂肪酸是动物及鱼油中典型的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的总量与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总量相近且大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总量。不饱和脂肪酸中ω-3/ω-6的比值与其他海洋生物相比(通常高于4,有的高达50)明显偏低。海豚肌肉组织中富含Ca、Fe及Zn、Cu、Mn、Se等微量元素。

    • 短暂前脑缺血小鼠海马脑红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2008, 43(1):147-152.

      摘要 (2148) HTML (0) PDF 301.03 K (2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小鼠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点脑红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C57BL/6小鼠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中脑红蛋白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脑红蛋白在mRNA水平表达的动态变化为:与假手术对照组(100±0.00)比较,再灌注后6h(132.59±28.26,P<0.05)开始升高;24h(157.36±13.85,P<0.001)达高峰;48h(146.55±23.17,P<0.01)开始下降;72h(118.42±34.23,P>0.05)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脑红蛋白在蛋白水平表达的动态变化为:与假手术对照组(100±0.00)比较,再灌注后6h(111.46±23.54,P>0.05)轻微升高,24h(141.25±32.12,P<0.01)达高峰,48h(138.02±19.68,P<0.05)开始下降,72h(119.29±35.18,P>0.05)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果提示,脑缺血再灌注各时相点的脑红蛋白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可能是机体的应激反应,但持续时间较短(48h以内)。

    • >研究简报
    • 湖北省两栖类两新纪录

      2008, 43(1):153-154.

      摘要 (2234) HTML (0) PDF 196.71 K (2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龙胜臭蛙(Odorrana lungshengensis)和崇安湍蛙(Amolops chunganensis),两物种为湖北省两栖类新纪录。

    • 金钱豹肾的组织学和微血管铸型的观察

      2008, 43(1):155-158.

      摘要 (2270) HTML (0) PDF 297.34 K (25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金钱豹(Panthera pardus)肾的组织结构和微血管构筑特点,利用生物显微技术与微血管铸型技术及扫描电镜对金钱豹肾的组织结构和肾小球微血管构筑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金钱豹的肾皮质与髓质厚度比为1∶(1.5~3),肾近端小管上皮为单层立方细胞,胞体较大,细胞排列紧密,分界不清楚,其腔面有刷状缘,胞质嗜酸性;远端小管无明显的刷状缘,胞质弱嗜酸性,胞核多位于中央;集合管细胞排列紧密,管腔较大,上皮细胞呈矮柱状,胞质弱嗜酸性。金钱豹的肾小球多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为99~142μm,入球小动脉管径13~15μm,出球小动脉管径9.5~11.5μm。

    • >综述
    • 松鼠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2008, 43(1):159-164.

      摘要 (2547) HTML (0) PDF 643.76 K (58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松鼠(Sciurus vulgar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树栖杂食性啮齿动物。在欧洲,由于入侵种北美灰松鼠(S.carolinensis)的引入,松鼠的数量急剧减少,松鼠的生态学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在中国,松鼠因贮食坚果的习性而受到重视。本文从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种间关系和行为生态学的角度对松鼠生态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松鼠是哺乳动物生态学研究很好的模式种,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将成为松鼠生态学研究的新方向:(1)不同分布区松鼠的比较生态学;(2)与森林天然更新的关系;(3)集合种群动态及其对生境破碎化的响应;(4)分子系统地理学;(5)作为景观管理的实验种。

    • >动态与其他
    • 途经甘肃的3种水鸟新纪录

      2008, 43(1):15-15.

      摘要 (2228) HTML (0) PDF 82.50 K (2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7年10月13日至11月5日进行敦煌市湿地鸟类调查时,分别在南湖湿地与候鸟自然保护区及党河水库使用Leica apo77高倍望远镜观察到3种水鸟,在以往的文献资料中未见其分布于甘肃的报道,应为甘肃鸟类新纪录。笔者用500mm镜头分别拍下3种水鸟的照片。

    • “动物行为学高级培训班暨首次动物行为学研讨会”在京举行

      2008, 43(1):25-25.

      摘要 (2109) HTML (0) PDF 186.24 K (2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物行为学高级培训班暨首次动物行为学研讨会”于2007年12月11~14日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成功举办,参会人员约150人。来自国内、外不同领域从事动物行为学研究的知名学者就精子竞争和近交回避(康乐)、行为的遗传和基因调节(孙中生)、行为的神经机制(罗敏敏、徐富强)、紫外光在蜘蛛通讯的作用(李代芹)、动物的声通讯和发声机制(沈钧贤、王丁、左明雪)、性比和共存(张大勇)、灵长类的社会行为(李进华)、痛觉心理(罗非)、鼠类的取食行为(张知彬和肖治术)、人与海豚的行为关系(Sara Platto)、动物行为与动物园设计(Carin Harrington)等应邀做了大会报告,使大家充分了解了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会议日程除了大会报告外,还穿插一些培训讲座。美国Central Washington University大学的孙立新做了动物行为学系列讲座;新加坡国立大学李代芹结合自己的研究讲解了如何在动物行为学研究中变换角度寻找新的研究思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蒋志刚、心理研究所王玮文和王冬梅分别讲授了动物行为学研究方法和动物行为心理实验方法;陕西师范大学邰发道和北京师范大学刘定震讲授了行为的生理和神经机制。

    • 北松鼠华北亚种在北京的新纪录

      2008, 43(1):37-37.

      摘要 (2199) HTML (0) PDF 86.75 K (27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5年冬季及2006年春季和秋季,在北京香山玉皇顶附近多次发现北松鼠华北亚种(Sciurus vulgaris chiliensis)(图1,邓涛2006年9月16日摄于香山玉皇顶)在落叶林和常绿林中活动。北松鼠在此地多呈两只一组在松树、槭树和栗树上活动,采食种子和坚果,有时发出咔嗒的叫声。行动敏捷活泼,据观察其视觉和听觉相当发达,对人的活动非常警觉。在香山公园内新建的松鼠观赏平台有时也能见到北松鼠活动。北松鼠华北亚种具有长而蓬松的尾,不常向背上反转,运动时尾后拖,站立枝头时尾下垂。耳尖具有撮毛,冬季毛更多更长。

    • 2007年春季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野狼危害家畜情况

      2008, 43(1):165-165.

      摘要 (2293) HTML (0) PDF 67.19 K (2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山地南段,是内蒙古高原草原向大兴安岭山地森林过渡的地带。自1998年设立省级保护区以来,野生动物资源得到了良好保护,保护区位于我国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监测样带的西段部分,对野生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性监测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具有重要的管理价值。保护区现有大型捕食性猛兽狼(Canis lupus)和猞猁(Lynxlynx)2种(张书理等,2007),近十年来种群数量有所增加,在局部区域造成了一定危害,2007年春季发生了一次较严重的野狼危害家畜事件。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